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命運真的存在嗎?▪P2

  ..續本文上一頁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而相互聯系在了一起,而是你的意識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讓一切得以呈現出來,得以關聯在一起。這一切事物包括光子、原子,玫瑰花、蝴蝶,男人、女人、夢境、喜愛、憎恨、山川、河流、虛空大地和星系星雲!

  因爲光子們的出現及其穿越時間和空間相互聯系在一起的事件,必須以意識爲存在的前提下才會出現,因此實際上,也沒有穿越時間與空間這回事。原因是,時間與空間本身就是幻相。爲什麼呢?

   第四節:爲什麼時間與和空間是幻相

  第一、時間是對物質(光子、原子)相互之間相對運動的測量,空間是對物質之間相對距離的度量,如果沒有意識讓光子崩潰爲粒子,就不會出現任何物質粒子之間的相對運動,當然也就不會出現任何時間。如果沒有意識讓光子崩潰爲粒子,就不會出現任何粒子,也就不存在任何粒子之間的空間距離,因此也就不存在任何空間。因此,時間本質上只是心理事件。時間與空間並不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時間和空間只存在于人們腦中的想象中。也就說,時間與空間都只是心理事件!

  第二、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只有當下,一切都是因果。原因來自波粒二相性中的“延遲實驗”。

  延遲實驗:

   1979年爲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科學家約翰·惠勒提出“延遲實驗”的構想。這個實驗是對雙縫實驗的進一步思考。與雙縫實驗不同的是,也就是這個實驗的關鍵之處在于它是在光子通過雙縫之後,才對光子是以波的方式同時穿過兩條縫,還是以單個粒子的方式只穿過其中的一條縫做出檢測的。也就是,對“光子到底是什麼”的檢測是在光子穿過雙縫後再做出的“延遲”決定。在這個實驗構想提出五年後,就有人實現了這一實驗檢測。至今科學界已經經過許多更巧妙的實驗檢測,結果已經得到世界的公認,但卻讓所有人不敢去相信。下面,我們即會看到這是爲什麼?(注:因爲實驗的細節太過複雜,下面僅對這個實驗做出簡化說明。如需了解細節,請參看其他量子物理學文獻)

  1、 用一面半鍍銀反射鏡(或者叫光子分配器;如同雙縫)來代替雙縫。用兩塊全反射鏡子(鏡子1、鏡子2)分別在分叉的兩條光子線路上擺成45度角,讓分開的光子再次交彙在一起,在交彙處放上一塊光子檢測屏(光子幹涉儀)。

  2、從一臺光子槍發射出一個光子,讓其通過半鍍銀鏡。被發射的光子會有50%的概率進入到線路A,或者進入到線路B。這種情況就如同是一個光子會以50%的概率穿過雙縫擋板中的其中一條縫一樣。只不過這時光子在通過半鍍銀鏡後走的是線路。

  3、在線路B接近終點處插入一塊反射鏡。這個反射鏡(如同切換光路開關)的用處是將從線路B過來的光子切換到一個光子探測器上(如果探測到的光子,就會發出咔哒聲,證明光是以一個粒子的形式到達探測器的),這樣就不會與從A線路過來的光子交彙到一起。

  4、第一種實驗情況:不在線路B處插入反射鏡,然後發射一個光子,這時你就會在兩條線路交彙處的光子檢測屏上看到幹涉條紋。幹涉條紋的出現說明光子在穿過半鍍銀反射鏡(如同雙縫)時,是以波的方式同時從兩條線路過來的。

  5、第二種實驗情況:在線路B處插入反射鏡(斷開兩條線路發生交彙的事件),發射一個光子,這時你就會有50%的概率看到一個光子或者到達線路A,在光子檢測屏上顯示爲一個針尖般的亮點,這說明光子是以一個粒子的形式到達的。或者以50%的概率到達線路B,然後你就會在探測器上聽到咔哒一聲,這說明光子是以一個粒子的形式到達探測器的。因爲你只能有50%的概率看到一個光子出現在線路A,或者線路B,所以這說明,光子在通過半鍍銀反射鏡(如同雙縫)時,是以一個單一的粒子形式,只進入到了其中的一條線路中。如果你連續發射100個光子,那麼你會在兩條線路的終端各自看到平均有50個光子到達。這與把強光照射在雙縫時看到的情況一模一樣——光子只能顯示爲一個單一的粒子以50%概率的方式穿過其中的一條縫。

  6、下面就是不可思議的延遲實驗了。爲了能夠清楚說明,現在把時間做一個放大處理。首先假定,光子從光子槍出發的時刻是中午12點鍾。到達半鍍銀反射鏡(如同雙縫)時是下午1點鍾。到達鏡子1或鏡子2處的時間是下午3點鍾。到達線路B的反射鏡處的時間是下午4點鍾。最終在到達光子檢測屏或者光子探測器的時間是下午5點鍾。下面實驗開始:

  

   7、在線路B處插入反射鏡,讓兩條線路過來的光子不發生交彙。現在發射一個光子,這時你就會50%的概率在光子線路A檢測屏(一個亮點)或線路B光子探測器(咔哒聲)處看到一個光子。如果發射100個光子,那麼平均會有50個光子出現在檢測屏上看到大概50個光點,有大概50個光子出現在探測器中(聽到50次咔哒聲)。這說明,光子在1點鍾時是以單個粒子的形式穿過半鍍銀反射鏡進入到其中一條線路的。就是說,光子是以一個單個粒子的形式不是進入到線路A,就是進入到線路B的。下面,不可思議的情況出現了:

  8、實驗一:在線路B處插入反射鏡,發射一個光子,然後等到1點鍾,等光子穿過了半鍍銀反射鏡,再等到3點鍾光子通過了鏡子1(或鏡子2),直到4點鍾的時刻,你突然決定撤除反射鏡(這就是“延遲決定”),這時就讓從兩條線路發生了交彙,這時,讓人不可思議的情況就此出現了,你在兩條線路交彙處的檢測屏上竟然看到了幹涉條紋。這樣的幹涉條紋的出現,讓你必須作出這樣的想象:在12點鍾,光子出發時是一個單一的粒子,在1點鍾時刻,光子穿過半鍍銀反射鏡時,是以一個單一的粒子或者進入到線路A或者進入到線路B(兩條線路它只能選擇進入一條),然後在3點鍾光子依舊是以一個粒子的形式在線路中行進的。然後當光子行進到4點鍾時,你突然拔出了反射鏡,讓兩條線路發生了交彙,這種決定讓光子不得不對你的決定重新作出反應,結果是,這讓光子不得不逆時間,回到已經過去的1點鍾時刻的在半鍍銀反射鏡那裏,重新以波的方式同時從兩條線路行進(如同是同時穿過兩條縫),然後經過了4點鍾時刻,最終在下午5點鍾時刻,在光子檢測屏處顯示出幹涉條紋。就是說,光子是在知道了你的突然決定後,回到了過去,重新作出選擇。

  9、實驗二:不在線路B處插入反射鏡,發射一個光子,然後等到1點鍾時刻。因爲不插入反射鏡的話,兩條線路就會發生交彙,因此,光子會以波的形式穿過半鍍銀反射鏡(如同在雙縫實驗中同時穿過雙縫),然後從兩條線路同時行進,等到光子行進到3點鍾時刻,再到4點鍾時刻時,你突然決定插入反射鏡(延遲決定),反射鏡的插入斷開了兩條線路會發生交彙的事件。這時讓人不可思議的情況又出現了,你在檢測屏上不再看到幹涉條紋,而是會以50%的概率看到一個光子以粒子的形式顯示在光子檢測屏上,或出現在光子探測器(聽到咔哒聲)。這樣的光子以50%的概率出現在光子檢測屏或探測器中的情形,讓你必須作出這樣的想象:在12點鍾,光子出發時是一道波,在1點鍾,光子穿過半鍍銀反射鏡時是以一道波的方式同時進入到兩條線路中的。然後當光子波進行前行至3點鍾時刻,再行進到4點鍾時刻,你突然決定插入了反射鏡,由此就斷開了兩條線路發生交彙的事件,這讓光子不得不逆時間,回到已經過去的1點鍾在半鍍銀反射鏡那裏,重新以一個單一的粒子的形式只進入到兩條線路中的一條線路中(如同是只穿過雙縫中的一條縫),然後經過了4點鍾時刻,最終在下午5點鍾時刻,在光子檢測屏或探測器中顯示爲一個單一的粒子。

  10、 通過以上的實驗,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光子是波還是粒子,即便是在光子已經通過了半鍍銀鏡——就是說,即便是已經穿過了雙縫,也會發生由于你的臨時決定,讓光子如同是回到過去擋板雙縫前重新作出選擇一樣。這個實驗帶給我們的結果是,是你逆時間創造了光子過去的曆史!延遲實驗帶給人們不敢相信的結果是:不是曆史事件已經發生,而是你逆時間創造了過去曾經發生過的曆史事件。

  11、在實際的檢驗中,也許從光子槍到光子檢測屏的距離是1米,也就是光子行走的時間是30000萬分之1秒(30萬公裏×1000米),而你也許會認爲你只是逆了30000萬分之1秒鍾的時間創造了過去的曆史,這不足爲奇。但是,如果當你思考太陽距離我們是8分鍾光子運行的時間時,你能夠逆8分鍾的時間創造了太陽的過去曆史,這就讓人有些驚奇了。進而,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恒星是半人馬座A,它距離我們有4.5光年的距離,你每看一眼這顆恒星,你都逆了4.5年的時間創造了它過去的曆史,這就更讓人不可思議了。再進一步說,銀河系的直徑是10萬光年,我們距離銀河系中心是3萬光年,那麼在夜晚,你每看一眼銀河系,你都在逆3萬年或10萬年的時間創造著銀河系的過去曆史。再遠一點說,最遠的星體——類星體,距離我們是137億光年遠(因爲人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最遙遠的星體是137億光年外的星體,因此才定義宇宙年齡是137億年。關于宇宙確切年齡,科學家還會隨著新數據更新微調),因此你每看一眼天空中的星星星系,你都在逆時間的創造著過去137億年中所有發生過的所有曆史事件。就是說,根本沒有過去,過去都是你此時此刻的創造。每時每刻,你都在逆時間創造著過去發生的一切曆史事件(包括唐明皇與楊貴妃)。

  12、 例如:你踢到一塊石頭,不是石頭事先存在在那裏的,而是你逆時間到3天前,創造出了有人把這塊石頭放在路上,然後才讓你現在踢到它的。如此等等,你在人生中遇…

《命運真的存在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如何悟道(3)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