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前言(2)

  前言(2)

  第叁,“以戒爲定基,因定而生慧”。若離開禅定實修,只是用邏輯思辨方式去理解“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和“四大皆空”,是很難讓人悟到佛學真義(實相)的。

  盲目信奉的人多,真正理解的人少,這是佛學自古及今的客觀事實。也許你會問:既然長期以來能夠理解佛學真義者如此之少,那麼爲什麼佛學思想還會廣爲傳播利益一切衆生呢?

  原因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修證佛學和弘揚佛法的總原則是“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因此,自古以來那些不識字的人們都在被八萬四千方便法門所度。所以應機而生的方便法門才會在古代廣爲流行,而且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這也是佛學得以廣度衆生和發揚光大的根本所在。

  雖然各種製約使得真正理解佛學真義者極少,但是,自古以來人們從來沒有放棄對佛學的研究與傳播,而且産生了諸如六祖慧能、智者大師、憨山大師等高僧大德。他們不但自己努力證悟佛學,而且努力傳播、隨機教化、幫助更多的人理解佛學真義,爲佛法的發揚光大做出了卓越貢獻。

  時代不斷進步,條件不斷具足。古人交通用千裏馬,今人用汽車、飛機。那麼,今天我們又該以何種方式更快、更准確地證悟佛學真義呢?與古人相比,今天的世界有兩個與理解佛學密切相關的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使得理解佛學真義成了很容易的事情。

  第一,雖然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但實際上,由于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直到最近叁十年,才讓擁有與古代秀才舉人同等學識者(大學生、碩士、博士等)在社會中不再成爲少數。因此,現在凡是有意了解佛學真義者,不應只滿足于方便說法,皆應以理解佛學中的最高義“空”爲目標。就是說,今天的我們應該去學習佛學中論述最高義“空”的經(了義經),這些佛經包括《圓覺經》《楞嚴經》《金剛經》和《心經》等。

  第二,一百年來,以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薛定谔、海森堡等爲代表的科學家們創建發展出了新物理學——量子力學。它不但直接導致了今天幾乎所有科學技術的發明,而且最爲關鍵的是,量子力學讓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物理科學家們都不願意正式談論它對世界本質認識的影響(例如愛因斯坦曾尖銳批評道:“我不看月亮時,難道月亮就不存在嗎?”就是說,因爲量子力學太過違背常識,讓當初重要參與者之一的愛因斯坦後來極力反對“哥本哈根诠釋”——對量子世界的解釋)。原因是,在量子力學出現之前,科學家們都是在以“物質爲實有”的基礎上去研究各種自然物理現象,然而當量子力學出現以後卻證明:組成世界物質的基本粒子——光子、電子、質子等——都是“波粒二相性”的。波粒二相性帶給人們的結果是:光子、電子、質子等都是因意識而存在的。就是說,一切物質皆是因心而生的,即是“空”的。佛學中的“空”不是指“沒有”,也不是“有”,而是指“幻有”的意思(所謂“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因此,清楚地說,量子力學以無可辯駁的科學事實,徹底顛覆了人們對世界和生命本質的認識,直接、透徹地印證了佛學實相。

  量子力學讓我們擁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能夠實際檢測到的、眼見爲實的全新方式直接透視和證悟佛學真義(實相)。

  在高等教育逐漸普及的今天,以量子力學的全新方式透視佛學真義,是古人所望塵莫及的,是時代給予我們的巨大便利,也是修證佛學的一次卓越的、劃時代的創新!

  爲了明白我們應該如何以量子佛學方式透視實相,下面我們先看什麼是佛學。

✿ 继续阅读 ▪ 什麼是佛學(1)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