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答:祈禱的作用是什麼?

  解答:祈禱的作用是什麼?

  對于一位居士問“在《金剛經》有句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祈禱的作用是什麼?”這一問題的回答如下:

   首先看“如來”是什麼意思?如來也被稱爲性空、法界、法身、佛性、實相、本心等等,指萬物的本質,即絕對不變的“永恒真理”。這些名詞都是在盡可能地形容一個用語言很難形容出來的東西。這一形容的形式也並不神秘。

  比如,假如你要向“外星人”形容食鹽的“鹹味”是個什麼感覺時,你只能將如下內容發給他們:食鹽化學名爲氯化鈉,白色立方晶體或細小的晶體粉末,比重爲2.165(25/4℃),熔點801℃,沸點1442℃,PH值呈中性,易溶于水和甘油,難溶于乙醇。晶胞爲面心立方結構,每個晶胞含有4個鈉離子和4個氯離子。

  佛祖悟道的“如來”,由于非常難“說”出來,所以用了許多佛經來形容這個“東西”的特性。同時也非常明確地告訴世人,佛性、本心、如來最終是要去“親證”體驗的。

  佛祖說,若以叁十二種面相及美妙聲音等外在形式來尋求“如來”是什麼,就是走入了邪道,是不能體悟到真實“如來”的,因爲“真理”沒有形式、大小、顔色等等。

  佛學的中心內容講了一個“空”,空也就是本心,如來等等。很多人在概念上對“空”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會對許多佛經中涉及“空”的內容感到迷惑。在我即將出版的書中對“空”作了一個清晰的解釋。循著這一解釋的路線,相信你再去理解佛經內容會很輕松。

  如果問祈禱的作用是什麼?不如問我們去祈禱、拜佛後,佛能給我們什麼?

  首先我們看爲什麼會有佛法及佛法能給我們什麼?很簡單,佛法是解決人們“內心”痛苦而被佛祖“發明”出來的,所以有了四聖蒂:“苦、集、滅、道”。

  在今天,當我們信奉某一個人的言行,就會將這個人的“相片”挂在自己家的牆上。比如,人們將孫中山的畫像挂在自家牆上,人們信奉的是偉人的言行,而不是偉人有什麼神力。佛像是在佛祖涅槃六百年後才出現的,所以人們是爲了弘揚佛祖思想的需要而發明出了“拜佛像”和“祈禱”的形式,如果祈禱能夠得金得銀,就違背了佛法的中心理論“因果法則”。所以祈禱的本質是“祈禱”佛思想對自己心靈及行爲的指導,這樣的指導讓自己解脫痛苦獲得快樂。

  想想自古以來的“大師”講經說法的目的是什麼?很簡單,不是讓人們如何得金得銀,是讓人們如何解脫現有的心靈上的痛苦。就算是成佛,最終也要靠自度。天下中所有的事情,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獲得,所以佛祖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一切都是自己所造“因緣”的結果。

  所以佛能夠給我們的是他的思想,我們祈禱也只能得到“佛”的思想,一切的快樂及幸福還需要自己去努力。因爲沒有所謂的“神”,每一個人都是“佛”,每一個人都是“神”。本質上,拜佛不是求佛,是求自己造因緣得果報。

  

  附錄:我們在哪裏?

  我們存在于一個像渦流一樣不斷旋轉的銀河星系中。而如果你能夠像“太陽光”一樣每秒鍾奔跑30萬公裏的話,那麼你要想橫穿銀河系,就需要10萬年的時間(而你一秒鍾可以橫穿23個地球的距離)。這段時間內人類將經曆20個“上下五千年”。

  如果把你能夠用眼睛看得到的所有星系加起來比喻成“一飯勺精鹽”的話,宇宙中看不到的星系,就會充滿一個直徑3000米圓球。此刻此刻,想想我們身體內的每一個原子,都是經過比太陽大上10到100倍的恒星,在不到一秒鍾內釋放了相當于1千億個太陽的能量製造出來的“精品”。否則,宇宙中只會遊蕩如:氫原子、氦原子等幾個簡單種類的原子。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沒有“這麼大的太陽”就不可能出現人類和岩石。

  而這些被製造了出來每秒鍾轉動幾十億次的原子,在飛奔沖撞中連成一段我們叫作基因(DNA)的東西。這些DNA又經幾十億年的複製、組合,最終變成爲一個只有通過顯微鏡才可以看得到的人體細胞。如果把一個原子放大到豌豆大小的話,那麼這個細胞就得被迫擴大成直徑800米水球。而這個水球只需經過47次的加倍分裂,便成爲一個可以感受快樂、産生思想、又蹦又跳,活生生的你和我——宇宙之靈。這些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和其它一些原子的不同組構方式,決定了你是成爲一塊海邊的岩石、山上的松樹、天上的飛鳥或稱霸地球的人類;這就像鐵塔和火車都是由鋼鐵組成的,是其不同結構決定了“它是什麼”一樣。一個人所擁有的所有原子,你只需要花上幾元錢就可在五金商品裏全部買到。但在父母或情人眼裏,你成爲無價的寶貝。

  一年後你身體裏有98%的原子被你所吃的食物替換掉。也就是說7年前的我們和今天的我們是完全不同的人,可是你現在還是會經常想起許多年前父母責罵和讓你永生難以忘懷的初戀情人!你身體裏至少有10億顆碳原子,曾經屬于佛祖釋迦牟尼,聖人孔子或一萬年前從你眼前這幾平方米土地跑過去的一只老虎的眼睛。

  物質是永恒不滅的,生命是永恒不滅的。但是生命的表現形式是花開花謝轉瞬即逝的。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果我們此刻分享關懷、輕松和愛,就會爲彼此帶來富裕和快樂,這樣這短暫的一輩子就算沒有虛度!!!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