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叁調放松?
修習科學禅定的基本步驟是:以調整心身處于放松舒服的狀態爲基礎,通過修止訓練獲得體驗到“定境”(定境就是空境)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強大“心力”的獲得,然後將體驗到的“定境”延長,就“入定”了。因此修習科學禅定基本分爲叁步:第一步、叁調放松;第二步、修止(聚焦心意);第叁步、覺空入定。
什麼是叁調放松?
“叁調放松”就是使心身處于安定、平和的狀態中,以便脫離軀體各種緊張因素對“心”的幹擾而順利進行修止的訓練。叁調放松由選擇環境、叁調和放松叁部分組成。
第一節:選擇環境
選擇環境:避免噪音、運動、亮光、電話以及其他人的活動。只要環境感覺溫暖舒適就可以了。
簡單說,安靜的環境有利于心意的聚焦,即修止。“心念”就如同一支點燃的蠟燭,有風時,火苗不斷搖拽,無一絲風時,火苗自己也在搖拽。有時環境越靜時,心靈反而更煩亂。所以“靜”只是相對而言的。
比如,美國在實驗室中建造了世界上最安靜的小屋,人們平時捂住耳朵聽到的血液流動聲,在小屋內則變成了“震耳欲聾”的雷聲,腳步就如同遠處傳來的炸彈爆炸。因此,環境的安靜只是一種感覺,只有你內心安靜才是真安靜。
下面,看看我修習禅定時的環境如何你就會了解心靜是相對的了。我與爺爺共居一間大屋子。由于爺爺是全村幾十年的老會計,因此世交親朋特別多,不過是“往來沒鴻儒,出入全白丁”。所以家裏經常是人來人往、聲音嘈雜的,電視幾乎是“不在睡覺的時間”一直都打開著的。本人在大白天身上蓋著棉被,一動不動地像“死人”一樣躺在炕上。
就這樣,每一天在許多人的“瞻仰”之下我修習禅定。由于人們經常看到我病重成這個樣子(年輕人,每天都躺在炕上是不正常的),所以本人是聲名遠揚的“病包子”,每天除了吃飯以外,整個白天都躺在炕上修習禅定和研修科學理論。你猜我晚上去幹什麼?很簡單,還是躺在炕上,不過是睡覺而已。毫無辦法,我的生命曾經十分孤寂和困苦!
最關鍵的是,你要認識清楚,心只能“淨”而不能“靜”!“靜”是心對環境的“被動”感受,而“淨”是心對環境的“主動”控製。“失之毫厘,謬以千裏”。看似這兩個字的微小差別,然而是決定死生的關鍵。大家熟知的那首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拂拭的是“心淨”,而不是“心靜”。
當然,修習禅定需要選擇一個好環境以“入”。但要記住,不必刻意求之——安靜就行了。當你有能力“入淨”時,鬧市中亦是“靜地”。
第二節:如何叁調
叁調是以調身、調息、調心爲序。凡是曾經接觸過氣功的人都知道,自古以來關于放松、叁調的方法多如牛毛,其效果、形式、說法不一,且多爲玄妙。很多人都有無所適從、或者說無從所適的感覺。下面,我們滌除玄覽,科學地看“叁調”的實際意義。
1、調身
如果有條件,禅定前要沐浴更衣(穿寬松的衣服),排空膀胱。腹中飽食容易使心難靜,故餐後1小時內不要做修習,其它時間皆可。有一個養生秘訣可參考“若要不老,腹中不飽;若要不死,腸內無屎”。
禅定對身體姿勢的要求是:處于自覺控製的狀態中就行了。在這些狀態中以結“跏趺坐”爲最好。跏趺坐,即盤腿而坐(佛祖盤此坐而悟道)。
跏趺坐的姿式要領:兩腿一並伸直,屈右膝,腳跟靠近會陰,腳腕盡量放在左大腿根處,膝部著地。然後屈左膝,腳腕放在右大腿根處。背部伸直,肩部放松,颌內收;雙手互握,手心向上,放于臍下;眼睛似看非看于虛無空間。下坐時,順序與盤時相反,小心慢慢放開。
要求是:寬衣解帶,不拘形式,以舒適自然爲綱要。
調身的原則:肢體不歪不斜,安穩舒服。至于最終選用什麼姿勢,可以隨宜。講一個故事說明一下爲什麼可以是隨宜的。
法國監獄曾經爲了嚴懲一位犯人,讓其每晚都睡在特製的“釘子床”上。十年後,當犯人出獄回家睡在松軟的床上時,就像十年前在“釘子床”上無法入睡一樣,他卻徹底失眠了。無奈之下,他自己就又製造了一個“釘子床”,每晚不得不睡在上面。
本人由于股骨頭壞死導致胯關節變形,所以不能結跏趺坐。又因病難中身體十分虛弱(行走一公裏都不可能),所以我一開始修習禅定時,是平躺在炕上修習的。其後當身體恢複到可以長期坐著的情況時,我就坐在椅子上修習禅定。在所有禅定姿勢中,跏趺坐爲最好,坐椅子次之,平躺是不得已而爲之。
從以上論述可以清楚看到,關于如何盤坐的問題,以坐著舒服爲第一取向,並不一定非得要雙盤或者單盤,也不是因爲怎麼坐著就容易入定或者有什麼神奇效果。記住:打坐打的是“心”而不是“坐”。
2、調息
所謂“調息”,就是將自己的呼吸頻率及深度調整到一個平緩規則的狀態中,以便排除不規則的呼吸對心意的擾亂。爲什麼不規則的呼吸會擾亂心意呢?實際上,對呼吸不規則的感知是一個“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事情。
比如,你在坐公交車時爲什麼沒有注意到呼吸所帶來的“不規則“呢?答案很簡單,人的呼吸系統是一個可以自動運行的東西,也就是一個“忙時”無暇去顧及到的東西。假如你每天都時時注意呼吸,那麼你什麼也幹不成了。
而當一個人靜坐下來時,“呼吸”所帶來的各種感覺就被凸顯出來。所以,這樣一個凸顯出來的東西就需要調整它,以達到它不擾亂“心意”爲度。對于呼吸,調整到均勻、平緩爲最好。但要注意,不一定非得把呼吸調整到多麼地“細、靜、勻、長”的狀態。
調整呼吸的要領:不可勉強,求其自然,以安心境就可以了。
3、調心
“調心”就是協調心情。即把“心”從擔憂、恐懼、煩亂和貪欲中解脫出來,能夠在平和、穩定的內心狀態中訓練“修止”就可以了。當感覺有實在煩躁的事情時,念念達摩的四句話:“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緩解一下內心的煩亂。如果還是靜不下心來,就選其他時間進行修定。記住:征服危險,不如躲避危險!
看到了嗎,“叁調”只是形式:只要選擇一個安全安靜的環境,調整四肢讓其符合力學原理,不至于歪倒和出現肢體麻木的感覺就可以了;調息稍加練習,掌握基本呼吸動作,使自己不憋不屈的就行了;在情緒上,心中無擔憂、焦慮就可正常修止和體驗定境了(空境就是定境)。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叁調”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適應和掌握的,“基礎”還是需要穩固一些好。
下一步,我們要在“叁調”的基礎上,進行“放松”的練習。科學禅定的“放松”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理念、並具有獨特的效果。
第叁節:如何放松
我至今用手撇撲克,可以撇出幾十米遠。這是十幾年前我訓練了叁個月擁有的一項技能。每當我去撇一張撲克牌時,我都會感受到是全身的力量從手臂貫到了手指,然後手指又把這力量貫到撲克牌上。嗖!撲克牌帶著我的“體能”飛向遠方。撇撲克與撇石頭完全是兩個不同概念。撇石頭只要用力氣就可以了。而撇撲克牌卻是要會用“那股勁”——也就是如何把力量“貫注”到撲克牌上的一項技能。所以撇撲克就像雜技一樣,是一項技能的練習。
“放松”也是一樣,要想把身體放松到最佳狀態,首先就要學會控製全身肌肉放松的能力。就是說,有能力將身體上的肌肉放松到最佳的休息狀態也是一種技能的獲得。那麼如何去訓練放松呢?下面是訓練放松的基本動作的流程。
讓自己平躺在床上,然後從拳頭開始練起。
1、右拳頭:握起右拳,前臂向肩部彎曲。現在將拳頭攥得緊一些,再緊一些。現在開始體驗拳頭和整個手臂開始變得越來越緊張。體驗一下這些緊張。再體驗一下這些緊張(體驗3秒鍾)。
現在松開拳頭放松右手及手臂到床上。去體驗一下右手及整個右手臂放松後的舒服感、沈重感和虛無感。再去仔細體驗一下沈重和舒服的感覺(體驗5秒鍾)。
2、左拳頭:握起左拳,前臂向肩部彎曲。現在將拳頭攥得緊一些,再緊一些。現在開始體驗拳頭和整個手臂開始變得越來越緊張。體驗一下這些緊張。再體驗一下這些緊張(體驗3秒鍾)。
現在松開拳頭放松左手及手臂到床上。去體驗一下左手及整個左手臂放松後的舒服感、沈重感和虛無感。再去仔細體驗一下沈重和舒服的感覺(體驗5秒鍾)。
3、肩部:聳起你的肩膀,向耳部靠攏。體驗一下肩部的緊張感。再體驗一下緊張(體驗3秒鍾)
現在讓肩部放松,注意體驗肩部放松後的沈重、舒服的感覺。再體驗一下沈重和舒服的感覺(體驗5秒鍾)。
4、眼睛與額頭:現在閉上眼睛。皺起你的前額和眉頭,緊閉你的雙眼,體驗一下額頭、眼睛及周圍肌肉的緊張(體驗3秒鍾)。
現在放松你的額頭、眼睛及眼睛周圍的肌肉。注意體驗這些部位放松後的沈重、舒服的感覺。再體驗一下沈重和舒服的感覺(體驗5秒鍾)。
5、舌頭和咀嚼肌:現在咬緊牙關,讓你的咀嚼肌緊張起來,並將嘴角向後移動。去體驗一下咀嚼肌的緊張。再體驗一下這種緊張(體驗3秒鍾)。
現在放松這些部位,去體驗一下放松後的舒服感。再去仔細體驗一下沈重和舒服的感覺(體驗5秒鍾)
6、緊閉嘴唇:現在緊閉雙唇,體驗一下嘴部周圍肌肉的緊張。再體驗一下這緊張(體驗3秒鍾)。
現在放松那些肌肉,體驗一下嘴和整個臉部肌肉的放松。你的臉像你的拳頭一樣放松了嗎?(體驗5秒鍾)
7、頭部:現在將頭向床上用力的靠。你會體驗到頭皮和後頸部的緊張,再仔細體驗一下這緊張的感覺(體驗3秒鍾)。
現在放松頭部、後頸部。體驗一下頭部頸部放松後的沈重和舒服感。你的頭部、頸部會變得越來越沈重、越來越舒服。再仔細體驗一下這沈重和舒服的感覺(體驗5秒鍾)。
8、前頸部:現在將下…
《如何叁調放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