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修開示 身念處 六、墓園九相

  六、墓園九相(Navasivathika)

  (一)取相

  我簡單介紹,因爲我想你們沒有機會修習此法門。在斯裏蘭卡,一些大的禅院有特別的房間給出家人修這個法門,不過修習的人已經不多了。若你們要修此法門,需要靠老師指導,依照方法修習。《清淨道論》說有六種適宜取相80,先看屍體的顔色,然後分別它的相、形、方、處、界限等。

  重要的是取相要有方法,不淨相要很明顯。不淨相有兩種:有識不淨觀,靠活的身體取相,即是叁十二身分;無識不淨觀,以無生命的屍體取相。若定力不夠,最好不要修無識不淨觀。因爲去不淨處取相,假設定力不夠,無法取到清晰的相,會停留在那裏很久。

  最好先以其它的業處,如安那般那、叁十二身分、或者四大分別業處、正知業處,培養相當的定力,這樣才容易當體取相,取到清晰的相後,回到住處用功修習。

  (二)無識不淨觀

  修習無識不淨的業處,就像叁十二分身的道理一樣,可入第一禅定。它不能超越第一禅定,因爲厭惡相很強。

  有識不淨觀,適宜進修色遍,達到第四禅定。無識不淨觀就不適合,因爲墳場觀是作爲觀察過患、苦厄、敗壞的修行法。有識不淨觀也是修厭惡,但是厭惡不是它的目標,它的目標是修奢摩他到第一禅定,然後以身體的顔色修色遍到第四禅定,接著可以用這個基礎修無色界禅,此是南傳佛教的傳統修法。

  安那般那的修行和有識不淨觀特別適合奢摩他的修行,無識不淨觀特別適合培養厭惡,是作爲觀察過患、苦厄、敗壞的修行法。正知修行、四大分別觀,特別適合作毘婆奢那的基礎,它們可以達到近行定,然後轉修觀禅。

  無識不淨觀,本經提供九種死屍變易相:

  第一、膨脹、清瘀、腐爛相;第二、被鳥、獸、蟲所啄咬噬食相;第叁、附著血肉筋腱的骸骨相;第四、無肉血迹漫塗,筋腱連結之骸骨相;第五、無血無肉,筋腱連結之骸骨相;第六、骸骨散置各處相;第七、骸骨成螺色白骨相;第八骸骨堆積相;第九、骸骨粉碎成骨粉相。

  修習屍體觀,很容易生起厭離,去除貪欲。身體的苦、不淨,用此修行很容易了解。佛陀在《雜阿含經》中教導說,若比丘喜歡身體,即是喜歡苦,喜歡苦,就不能解脫,此是很容易了解的道理。

  (叁)觀內外、生滅

  《雜阿含經》特別強調:「這個身體不是屬于你們的,是過去的業,是心造的,是非色造的,諸比丘!要舍離它。」能夠用如此思惟,後面修觀的部分,每一個練習,就會很清楚。什麼是觀的部分?應當依照前面講過的方法觀照:內外的不淨身、內外的究竟色法、內外的究竟名法。意思是不管是內外的不淨身、內外的究竟名色法,都是無常、苦、無我,沒有你、我、衆生,沒有不變的個體存在,只是名色的不斷相續生滅而已!觀自己、觀他人,調自他作意平衡。如果只有觀自己,還不能解脫,必須內外平衡才能夠解脫。

  如《雜阿含經》說明,凡夫要厭惡身體不是很難,但凡夫不容易厭離心,一定要思惟緣起才能夠厭惡在心。因此每一個身念處的練習以後,所有的基本觀的修行,特別是引導修行者朝向緣起的了解,沒有緣起的了解,就無法提升身念處的修行爲解脫的法門。

  若用身念處作爲解脫的法門,觀身法門變成解開身體密集的法門,若不能解開身體密集,無法入解脫法門。解身密集,才能思惟緣起;思惟緣起,能令觀智漸趨成熟,斷煩惱,得解脫。

  如何思惟緣起?思惟身體生起之因緣:因爲有無明、行,愛、業、取、食等因緣,緣起這個身、這個五蘊。若因緣持續,身也會繼續輪轉。

  然後思惟滅,思惟無明、行,愛、業、取、食等因緣滅,色身滅、有滅。了解滅,才能了解集谛,思惟滅,才能寂止集,出離輪回。

  然後思惟生滅,行法的生滅有兩種:剎那生滅與因緣生滅。修觀時,須觀照這兩種生滅。若思惟生滅,可以離開「常相」;若能離開常相,可了解空相;若了解空相,了解色的空相、身體的空相,能夠不執著身體。

  或者依七種隨觀,觀無常、苦、無我、厭離、離欲、滅、舍。放舍之後可了解「此是身體」而已!是緣起、是空,沒有衆生、我、你。在此情況下,用四念處、四聖谛的了解,安住持續的思惟身體只是身體;只是四大的不斷生滅變化而已!不執著世間,超越愛、見和無明,因不執著世間,不執著五蘊,九種墳場觀成了解脫法門。

  然後思惟生滅,行法的生滅有兩種:剎那生滅與因緣生滅。修觀時,須觀照這兩種生滅。若思惟生滅,可以離開「常相」;若能離開常相,可了解空相;若了解空相,了解色的空相、身體的空相,能夠不執著身體。

  或者依七種隨觀,觀無常、苦、無我、厭離、離欲、滅、舍。放舍之後可了解「此是身體」而已!是緣起、是空,沒有衆生、我、你。在此情況下,用四念處、四聖谛的了解,安住持續的思惟身體只是身體;只是四大的不斷生滅變化而已!不執著世間,超越愛、見和無明,因不執著世間,不執著五蘊,九種墳場觀成了解脫法門。

  七、總結

  至此,已經介紹了身念處的十四種修行方法,即:(一)安般念;(二)四威儀;(叁)正知(四)不淨觀;(五)四界分別觀;(六~十四)觀墓園九相。每一種方法配合法念處的修習,觀五蘊及其因緣的無常、苦、無我,都可以成爲解脫的法門。

  大家也要了解:身念處並不是只有觀身或色法而已;身念處注重觀照色法,但只有觀照色法並不足以令你證悟涅槃,必須也觀照名法爲無常、苦、無我。每一個念處都要觀照名色法,只是注重點不同而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