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叁課(二十叁)進入佛門修行佛法的功德
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從初次進入佛門乃至今天,真的已經很了不起了。因爲在沒有進入佛門之前,我們心中永遠沒有取舍。只要不觸犯國家法律,似乎什麼事都可以做。但是自從我們進入佛門,我們內心當中開始有了取舍——善業能做,惡業不能做。這不是誰強加于我們的束縛,而是我們在了解很多佛法理趣之後,在充滿法喜的前提下,非常自覺地按照因果法則抉擇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這一段時間也有很多剛開始進入佛門的人詢問我,他現前從事的事業和煙有一定的關系,或者和酒有一定的關系,該怎麼辦?是否需要改變?細致想想,在沒有進入佛門之前,別說煙酒,即便親自殺生也沒覺得是過失。現在別說自己親自殺生,即便和罪業相關的事情,也已經開始起忏悔心,希望能細致取舍因果。
當然,能否當下放棄這樣的事業去成辦另一件事業,則要根據個人的條件來定。往昔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時代,四衆弟子當中也有漁民。漁民是靠打漁殺生爲生的行業,但是佛陀並沒有因此抛棄這些衆生,不准他們進入佛門,而是慈悲開示,只要對叁寶有信心,即便守持一條戒律,也是一戒居士!所以我們應盡可能斷惡行善,但即便某些條件暫時不具足,也不要因此而煩惱,甚至認爲與佛法無緣,自甘墮落。從某種角度來說,進入佛門已經非常偉大。因爲以前在從事某些惡業的時候,絕不會認爲是在造業。但現前無論能放下還是不得不繼續從事,內心的忏悔是永遠不斷的。這就是真正的功德。這種忏悔心是念誦多少遍金剛薩埵都沒法相比的,因爲內心生起的忏悔心是真正對治煩惱的唯一方便。
比如有些佛化家庭,夫妻雙方都進入了佛門。作爲衆生,有時候由于習氣煩惱沈重的原因,難免在情緒不好的時候發生口角。但口角之後,雙方可能都開始忏悔,很快就能恢複家庭的和睦。但以前可能不是這樣的,若不吵出個輸贏,恐怕誰都不會先低頭。所以即便從世間來看,我們進入佛門之後的功德也已經非常了不起。
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我們知道煩惱的過失和善法的功德,所以時時都在取舍、調伏之中。在煩惱産生的第一時間,我們會盡可能地斷除;哪怕生起一絲毫的善念,我們也會盡可能地護持。如是有意識地創造善、斷除惡,相信我們的內心是非常快樂的。往昔由于痛苦太多的緣故,我們在意的可能是一個月中快樂過幾次;但現前由于調伏內心的緣故,我們關注的是一個月中痛苦、煩惱過幾次。這些都是功德增長、業障消盡的表現。
我們天天都說,人生在世,應該兩面齊全。從小時候上幼兒園,直到現前尋求功德從事事業,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爲了獲得快樂嗎?但到底獲得了多少快樂,先問問一個月當中生起了多少次煩惱。當你關注自己所起現的煩惱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一個很好的修行者了。若你還在算自己一個月快樂了多少次,即便你自認爲自己的修行有多好,還是與庸俗同道。要記住,修行好壞不在于修行的形式和數量,而在于能否時時遵照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奉行。若能做到,就是真正的善法。
由于長時間取舍善惡、行持善法的緣故,無意識中我們的貪嗔癡煩惱會逐漸減少,信心和慈悲心等一切功德會逐漸增長,內心會越來越快樂。這些都是進入佛門、修行佛法創造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