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四課(十二)調伏內心才是真正的勝利

  聖者言教 第四課(十二)調伏內心才是真正的勝利

   【乙一、廣大意樂菩提心之發心】

   【今需擇取所求利益爲殊勝者。】

   如何才能稱之爲殊勝者?即已獲得圓滿利益者。

   我們從小到大,無論做什麼事情,花費多大的代價,內心所追求的都是快樂。無論是追求物質還是精神,期待獲得永恒不變的幸福是一致的。何時圓滿這一點,就可以稱之爲勝利者。

   世人都認爲,衣食無憂、所求遂願就可以稱爲勝利者。但細致想想,這真的是一種勝利嗎?例如對很多人而言,擁有一件衣服的時候,內心可能會希望得到十件。真的得到十件衣服後,由于強烈的貪心,我們可能還是沒有滿足感,甚至因爲貪婪的膨脹還會感覺不如往昔,于是內心開始不斷産生新的追求目標……因此,若沒有調伏內心的貪嗔癡煩惱,外界的物質條件即便如何豐盛,內心的痛苦依然如故。擁有、積累的物質可能不斷增加,但內心的快樂恐怕只是原地踏步,因此無法成爲真正的勝利者。

   站在修行的立場上,從初次開始進入佛門直到今天,我們已經修了很多法,但是否如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所傳講般做到了“自淨其意”?若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天天念經打坐和世間人從事一切事業,又有什麼區別呢?需知,修行者與世間人最大的區別,不在于外在行持,而在于修行者深刻地認識到,僅憑外在物質無法獲得內心永恒不變的快樂,只有煩惱日益減少,信心和慈悲心等功德逐漸增上,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因此,出世間修行者會將調伏內心作爲修行的根本,將出世間功德作爲衡量修行的准繩。

   往昔華智仁波切曾經說過,單純站在世間角度,有一頭牛就有一頭牛的痛苦。因爲即便是一頭牛,也需要費心費力地照料它——必須每天放牛吃草;放牛的時候要防備被人偷走;平時要悉心照顧,以防生病;冬天怕它凍死,夏天又怕它熱死……主人的煩惱可比牛的煩惱大多了。

   講解這個公案的目的是爲了告誡大家,無論你現前居住在哪裏,在自己一切條件尚可的前提之下,內心應該懂得滿足。若做不到知足,內心永遠無法感受到快樂。正如曆代高僧大德所教誡般,當衣食稍微具備的時候,應該多修修法。因爲唯有依靠出世間修行,才能成辦永恒不變的快樂。

   我們都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能獲得快樂,因此有很多信衆會問高僧大德,他今生是否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可能。當然,高僧大德爲了增上信衆的信心,可能授記他會往生,同時囑咐他好好修法。但對于真正的修行者而言,究竟有多少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問別人,反觀自心即知——貪嗔癡煩惱減少了多少,信心與慈悲心增長了多少。因此,想要知道自己是否能成爲一位真正的勝利者,就依此來作判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