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四課(十八)菩提心是修法的根本

  聖者言教 第四課(十八)菩提心是修法的根本

  【彼等因自利亦未圓滿,故其所得甚爲可憐。】

  僅僅依靠自私的中士道發心,最終所得並非圓滿之果,因爲不但自身缺乏遍知佛般之功德,也無法像遍知佛陀般度化一切有情父母。這是非常可憐的一件事。

  【縱已成辦少許自利,卻將一切如母有情棄于輪回苦海;僅爲自利而大劬勞者,此爲羞愧之事。】

  從某種角度而言,以中士道發心得到寂靜涅槃之阿羅漢果位,確實具有一定的功德,但僅僅爲了自己得到果位而去辛勤修行,就如同你和母親一起出門,當別人欺負你們的時候,你把母親抛下,自己逃到很遠的地方一般,是世上最可恥的行爲。同樣一個道理,我們作爲大乘教法的信衆,僅僅爲了自己得到一系列的功德而修行,卻任由一切衆生在無邊輪回中苦苦掙紮而不予救度,從出世間角度而言,這是最可恥的行爲。因爲無論站在世間還是出世間的角度,一切有情父母都如同今生的父母般,對我們有深厚的恩德。

  第一、生身之恩。母親爲了能生下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第二、賜命之恩。當我們剛剛出生的時候,生命非常脆弱,若沒有母親把我們摟在懷中,當做寶貝一樣養育,恐怕當時奄奄一息的我們早就不在人世了。因此母親對我們有賜命之恩。

  第叁、賜予一切財食之恩。父母辛勤勞作所得的種種財物美食,都會毫不吝惜地賜予給自己的子女,即便自己居住的條件多麼簡陋,生活多麼節儉,也會把最好的財食受用給予子女。作爲子女,可能覺得父母所做一切都是應該的,因爲這些財産本來就是自己的,但是父母卻從不計較,依然深愛著自己的子女。這就是父母賜予一切財食之恩。

  細致思維以上這些道理就能清楚地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恩德之廣大,是任何其他事物都無法比擬的。如果我們將這些對自己恩德無量的衆生擱置一旁,而獨自尋求解脫之樂,豈不是世界上最可恥的行爲?

  因此在我們平常的修行中,願天下所有一切衆生離苦得樂,是我們修行的根本,也是我們在修行期間必不可少的思想和動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