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四課(十九)行持孝道就是真正的修行

  聖者言教 第四課(十九)行持孝道就是真正的修行

  我們在修行時要發願,願天下所有一切有情衆生都能離苦得樂,在實際行爲中,應該從孝順生身父母開始做起。從某種角度而言,若連今生父母都不能孝養,口口聲聲說要爲叁界六趣一切父母盡孝,是一種非常不切實際的言語。

  有些人內心有這樣的疑惑:“從某種角度而言,釋迦牟尼佛不就是這樣嗎?他抛下父親去修行,不是也沒有在父親面前盡孝嗎?”是的,釋迦牟尼佛的確是獨自離家修行,但是他把一切時間都用在精進修法之上。六年苦行,釋迦牟尼佛一年只嘗一粒米和一滴水,目的就是爲了令所有一切父母離苦得樂。這樣的大丈夫行爲,請問你是否能做到?如果你只是內心希望能具有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般的發心,實際當中不但無法做到並且天天都在懈怠之中,那麼你舉這個例子恐怕只是你偷懶的一種借口而已。因此,我常常告誡身邊的弟子,當你們的父母還在世的時候,還是盡可能多去父母身邊盡孝。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遠離父母、獨自在幽靜地處好好修法,的確是一種孝道,而且是大孝。精進修法不僅是對今生父母的孝順,更是爲天下所有一切父母盡孝,這樣的思想和行爲決定符合大孝的標准。但有些時候,恐怕這些都只是你一瞬間的美好想法而已。雖然你認爲自己即便不在父母身邊,也可以通過修行利益他們,可行爲當中卻天天都在懈怠,這裏玩樂叁天,那裏懶散叁天,這樣的話,還不如留在父母身邊好好修法。

  孝道,不僅僅是世間的一種德行,也是成辦出世間解脫唯一不可缺少之功德,因此具有孝道非常重要。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的母親,在上師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但是上師直到八十多歲時,只要一提到母親,還是會在大衆面前淚流滿面。從中我們就能知道,一個真正的高僧大德,對母親有多麼孝順,

  我們作爲後一代修行者,更需要如是造行。

  我常常對身邊的很多弟子說,不要爲自己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而疏于孝順父母。很多做兒女的都會說,自己的工作實在太忙了,所以沒有時間去探望父母。是的,從某種角度來說,你的工作可能是比較忙,但是往昔父母在養育你的時候,他們的工作也很忙,他們是否只顧著自己的工作而將你扔在一邊,讓你自生自滅呢?因此在面對自己父母時,絕不能把工作忙作爲自己偷懶的借口,該去孝順父母的時候就應該去盡自己的孝道。如同我們平常修行一般,我們修行的目的是爲了成辦永恒不變的快樂,若此時再爲自己尋找衆多世間借口而不做修行,最終遭受痛苦的是誰?就是自己。

  我們在電視上經常能看到很多子女不孝順父母的新聞。我想,因果是不虛的,現前對父母不孝的人,自己也總有一天會變老,他也會感受被嫌棄的果報。因爲他的兒女從小耳濡目染的就是父母對爺爺奶奶種種不孝的行爲,因此兒女決定會效仿這些行爲而不孝順自己的父母。

  雖然現在社會環境越來越惡劣,僅僅憑借自己的力量去改變社會是不現實的,但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從改變自己開始。現前你能孝順父母,你的子女受到這種影響,以後也懂得怎樣孝順你。在我的家鄉,雖然沒有很多高僧大德天天講解這些關于孝道的道理,但是家鄉人對父母都非常孝順,原因就是祖祖輩輩都非常孝順,晚輩從長輩身上不知不覺地學到了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因此成爲一個非常好的傳統習慣。

  從出世間角度來說,這也是一種修行。我們都會說,成辦解脫必須要好好修行,但是真正的修行就是從眼前的行爲開始做起,從孝順自己的父母開始做起。如果僅僅將孝順與發心停留在腦海中而沒有任何實際行爲,恐怕只是一種自我欺騙而已。對身邊的父母都無法孝順,想要爲叁界六趣一切衆生盡孝是不可能的。所以,修行不是一味地追求自己要念多少遍經文,磕多少個大頭,打多長時間坐等。如果爲了自己解脫而將所有如母衆生擱置一旁,這是令人非常羞愧的一件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