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四課(二十叁)菩提心攝持的善法功德無量
無論是依止修心七法還是修心五法,目的都是爲了自己能夠生起菩提心,但第一步都是從知母念恩開始。
往昔有一位亞青寺的出家人問我,他在觀修四無量心時,當修到知母念恩的時候,就無法繼續深入觀修下去。因爲他的母親在他小時候就離他而去,對他不管不顧,是他的奶奶將他撫養成人,因此他認爲他的母親沒有盡到一點做母親的責任,在觀修知母念恩時,怎麼都觀不出來,該怎麼辦?
我對他說:“奶奶將你撫養成人,對你有養育之恩,但是母親對你卻有生身之恩。我們講解母親有生身、賜命與賜予一切財物等叁種恩德,即便你的母親缺少其中的幾種恩德,但是母親的生身之恩決定會有。從入胎直到把將你生下來,母親遭受了很大的痛苦。若沒有母親的孕育,你決定不會在世上。所以要從這個角度去觀修知母念恩。”慈悲緣衆生非常重要。從世間的角度當中而言,菩提心是一種孝道;從出世間的角度而言,作爲修行者,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修法之精華。一旦失去菩提心,即便對其它法門有多麼了解,從事的善行有多麼廣大,成辦解脫是永遠不可能的。因爲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生起菩提心。
願菩提心不僅要具備慈悲緣衆生,還要具備智慧緣大覺,因此我們要將母親置于究竟的果位。爲了成辦這樣的事業,我們要精進修法,這是我們時時都要行持的事業。無論是身做禮拜、口誦咒語,還是時時刻刻調伏自己的內心,目的都是行持菩提心。一旦具有慈悲緣衆生與智慧緣大覺的發心,所做的一切善法都功德無量。
我希望大家聽完如上教授以後,能多觀修菩提心。若不將這些教言付諸實修,僅僅在口中念誦“願叁界六趣一切衆生離苦得樂,究竟成佛”,這樣的發心只是在走一個過程而已,對于成辦解脫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將這些教言深深地烙在我們的心中,如理造行,一一具備,才能體現出真正的菩提心。如果每一位聽聞學習《聖者言教》的修行者,都能做到不僅對所有的教言圓滿通達,並且如實造行,這次講法的意義就非常廣大了。
我知道很多漢族弟子很喜歡看書,因此以後有機會,我也想盡量多翻譯一些教言。以後的翻譯可能會更通俗一些,不會和《聖者言教》一般,既不是文言文,又不是白話文,讀起來非常拗口。但無論如何,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多去翻閱,了解如何成辦解脫的道理。以前上師對我說,由于我的身體不是很好,做很廣大的事業可能身體吃不消,若能給一些具緣弟子講解上師瑜伽,可能意義更爲廣大。因爲如今漢地缺乏的不是書,而是導師爲弟子傳講如何修行。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把重點放在講法之上,這也是我在遵照導師的教言行持,在修行上師瑜伽。因爲上師瑜伽不僅僅是座上的修持,座下遵照導師的教言去做,也稱之爲上師瑜伽。
我每次講法,都會非常高興。一方面,你們現前對上師瑜伽以及佛法的理解越來越深刻,越來越通徹。另一方面,往昔上師一直希望我能爲漢藏弟子多講一些法,即便上師在示現涅槃前的病重期間,仍舊把我叫到身邊殷切囑咐:“我現前已經病了很長時間,歲數也已經很大了,再駐留世間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你從第一次依止我直到現在,我已經把全部教法無余賜予給你,你依教奉行,也已如實呈現功德。以後爲漢藏弟子傳法,是你事業的重中之重。”雖然上師色身已示現涅槃,但是上師的法身永遠在法界中關注著我們。因此,遵照上師的教言爲大家傳講佛法,我也覺得非常高興。
現前你們已經聽聞了這些教法,接下去就要做到依教奉行,至少要盡可能往這方面發展。這既是我對你們的教言,也是我對你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