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五課(四)轉煩惱爲道用
對于禅定不理解的初行者常常將見解樹立在止息妄念、安住于清明狀態之上。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當然很重要。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功德增長更爲重要。因爲世間禅定以及外道教禅定之中也具備這樣的見解,但由于不具備出世間功德的原因,最終無法獲得解脫。
比如,若單純講解止息妄念、安住于無分別狀態之中,色界一禅可以安住六千個大劫,無色界可以安住八千個大劫。這麼長的時間,用我們現前的第六識狀態已經無法思維。但由于不具備功德的緣故,即便具有一點見解,這種見解仍然在思維的範圍當中,最終還會墮落到輪回中。這就充分地告誡我們,只有配合功德(貪嗔癡煩惱減少,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增長)的見解,才是真正的見解。
由于長時間聞思、修行的緣故,現前弟子們對密法的認識越來越清晰,而且知道如何將妄念轉爲道用,所以我們平常很少聽到弟子們由于妄念太多而無法修行的抱怨。需知,我們是有情衆生,而且是處于行道中的修行者,在沒有達到真正的圓滿之前,起現妄念是非常正常的。從某種角度而言,有妄念並不可怕,重要的不是怎樣止息妄念,而是如何把妄念轉爲道用。止息妄念就像在一個遍地長滿毒草的地方,僅僅割草而不除根,因緣和合的時候,毒草還會長出來傷人。此時該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毒草轉變成藥物,這樣毒草既不會傷人,還可以治病強身。如同此理,若能把妄念轉爲道用,妄念産生的同時,就已形成修法的對治力。這才是一位真正的密宗弟子該做的事。
在妄念轉爲道用的方法中,上師瑜伽講解剖析、直視、安住等次第,成熟口訣法講解意識轉爲道用和智慧轉爲道用。這並非意味著上師瑜伽導修和成熟口訣法有何區別,而是站在不同角度當中安立的名詞不同。總之,次第修行都必須先從粗大的起心動念開始,直到後期完全執受本體。由于如是傳講的緣故,弟子們對這些道理都有所了解,因此,抱怨妄念太多而無法修行的弟子越來越少。這就是功德的增上,說明我們現前對治煩惱已經越來越善巧。這樣一來,無論有沒有妄念,一切都在調伏之中,都在正法之中,都在善行之中,功德不可思議!
以前我們在打坐中,往往將散亂安立爲過失,清淨安立爲功德,所以一座下來就要開始辨別,這一座當中修行怎麼樣?是散亂占主導?還是清淨占主導?但現前看來,不是這樣的。只要我們能運用妄念形成對治力,有妄念並不可怕。以前我們可能僅僅依靠斷除的方式追求菩提,但現前我們已經知道什麼叫做密宗,也知道密宗運用煩惱的方法,所以必須依靠這些殊勝方便成辦解脫。懂得這些道理,並在修行中如理如法地運用,意義非常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