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五課(六)生起菩提心的竅訣

  聖者言教 第五課(六)生起菩提心的竅訣

  【能令菩提心生起之方便竅訣即是修心七法。】

  欲生起菩提心,可依阿底峽尊者因果修心七法修行。此七法分爲:第一知母、第二念恩、第叁報恩、第四慈、第五悲、第六智慧緣大覺、第七清淨意樂。仁增晉美林巴(智悲光尊者)把修心七法攝收于修心五法之中:第一知母、第二念恩、第叁報恩,第四慈悲緣衆生(對應修心七法的慈、悲)、第五智慧緣大覺(對應修心七法的智慧緣大覺和清淨意樂)。

  修行時先從今生的母親開始,逐漸擴大到叁界六趣一切衆生。內心若能真正生起叁界六趣一切衆生都是自己父母的清淨心,相信慈悲緣衆生時時都具有。我們在修行過程中,不僅會對受苦的衆生生起慈悲心,而且在修學禅定時,無意中也會生起一種說不出來的慈悲心。前者緣痛苦衆生而生起的慈悲心,稱爲有緣慈悲心;後者爲無緣慈悲心。

  很多弟子都有這樣的感受:以前的慈悲心必須依受苦衆生之緣才能生起。比如,當我們到菜市場看見商販宰殺動物時,無論是大一點的牛羊豬狗,還是小一點的雞鴨魚蟲,都會感到非常非常傷心,內心生起一種說不出來的慈悲心。但隨著修行的深入,有時候在修學禅定的同時,不知不覺會生出一種無有造作的慈悲心,,甚至會忍不住流淚。這些充分說明,心的本性中本自具足圓滿的慈悲心和信心,隨著見解的赤裸,功德自然呈現。

  修行中知母非常重要。當我們了知天下所有一切衆生都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恩德與今生父母無別,這樣生起的慈悲心是普遍性的,而不是偏袒的。在救度這些衆生時,就不會有親疏之別。如是依靠知母、念恩、報恩、生起慈悲心次第觀修,慈悲緣衆生就會變成無量慈悲心。

  生起慈悲心後,我們還要度化一切衆生到快樂之處。通過比較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最終抉擇,佛的境界才是永恒不變的快樂。所以發願度化一切衆生證悟佛果,這是智慧緣大覺。

  以上稱之爲共同發菩提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