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海漚詩集

  【海漚詩集】

  海漚詩集序

  我生平不善寫詩,但往往觸景生情,寫了些雜感之類。信手拈來,並不嚴格拘于格律,巴人俚語、聊志雪泥鴻爪而已。

  二十歲左右,住四川開縣教學時,曾出版了《淡泊集》和《大覺詩稿》。前者是當時重慶能仁寺住持性空師出資刻印的;後者是貴州習水祝瑤階居士出資刻印的。隨著人世的變遷,兩本詩集早已不存,而性空師和祝瑤階居士均已先後逝世,回首前塵,深識人生如夢幻泡影的真谛,不禁感慨系之!

  古人雲“詩言志”。這本詩集,系我從十八歲起到現在止(其中監獄生活了二十六年零十個月)就記憶得起的追憶出來的。這些詩,代表了我五十多年的片斷生活,也表達了我的心情和志願。在茫茫宇宙中,人生是渺小的,生命是短促的。我不過如大海中的一漚,願以此一漚之身與衆生界同乘慈航,同登彼岸。

  因此,這本小冊子命名爲《海漚詩集》。

  

  惟賢于重慶南岸慈雲寺

  1994年8月10日

  

  日機連炸巴渝秋夜書感

  

  碧天邈漢一孤輪,古寺澄潭獨淨明。

  室外風寒逼暮野,林間泉響送秋聲。

  連天鹗鳥屠巴渝,此夜悲心吊死魂。

  願與高空月體化,清光射退惡魔軍。

  (1938年在重慶缙雲山)

  

  頌重慶南岸慈雲寺僧侶救護隊

  

  倭寇逞凶侵中華,惡鷹飛擾萬民家,

  殿堂僧侶顯奇迹,綠色軍裝換袈裟。

  暮鼓晨鍾醒世人,可欽更現金剛身。

  硝煙炸彈有何懼,救死扶傷顯佛心。

  擔架飛奔不暫停,鐵肩之上有真情。

  草鞋踏破忘生死,汗水濕衣報國恩。

  受累受傷只爲民,青年壯志忽犧牲。

  塗山腳下留芳迹,菩提枝枝吐馨芬。

  注:詩中“鹗鳥”“惡鷹”均指敵機,末首是對青年僧侶世誠在救護過程中犧牲的悼念。

  (1939年在重慶羅漢寺)

  

  秋窗偶成

  

  小窗葉落乍心驚,楓木蕭蕭蟋蟀鳴。

  四載虛修慚衲子,叁藏未了愧師尊。

  癡深累被凡情誤,福薄常貪紙上名。

  也羨禅門古德匠,荒田勤懇苦耕耘。

  (1939年在缙雲山)

  二十歲書懷七絕十首

  一

  塵迷色轉可憐身,愧作缁衣侍佛人。

  半點傷心憂國淚,都同屈子化湘濱。

  二

  晨曦淡淡透黎明,夜半歸魂哭老親。

  鳥啼深溪空谷動,徒悲稚子失高倫。

  叁

  幼喜傍僧習趺跏,一朝也著紫袈裟。

  清居自脫原來意,獨棹扁舟蕩水涯。

  四

  不忍年光逝韶華,龜山缙嶺兩爲家。

  慧燈續焰燒枯骨,苦命欣能見火花。

  五

  誰言野衲盡偷閑,碌碌塵勞受熬煎。

  岫壑孤雲難圖靜,因惜落雁去忘還。

  六

  末流劫海起狂瀾,慈航遙遙阻險灘。

  奈有舟人偏逆計,獅蟲食肉自摧殘。

  七

  也學時文也學詩,頻添無限煩惱絲。

  書臺亦是參禅具,哪顧旁人笑我癡。

  八

  愛問窮憂哀別離,臨頭益自不可支。

  消煩偈咒深持誦,欲告釋尊除永疑。

  九

  祗園風暴落英紛,逐戀殘芳蛱蝶群。

  一片飄零同是病,朵朵遙祭荒丘墳。

  十

  五濁人心孰可求,恒思海上托沙鷗。

  擔經負笠西行去,勝境逍遙任久留。

  (1940年在缙雲山)

  

  

  寄漢院諸學友

  (一)

  冬風,吹送了高山的征人,

  長江,流不盡惆怅的心情,

  瞻望獅峰,

  傲岸群林,

  但,那只是瞬間的幻影。

  四年啊!

  一堂相聚的同學,

  而今,到處飄零,

  卻喜——

  怨成莫逆,

  親更加親,

  誰有嫌恨,

  誰有愛嗔?

  嫌恨,愛嗔,

  是愚人的分別啊!

  

  (二)

  遼闊的山野,

  樹木的森森,

  只一顆心,

  便遷過千層萬層。

  棲身白水,

  暫作岩谷之隱。

  這兒,

  也有流泉,

  也有險峻的鳳凰山頂;

  興來當窗細吟,

  閑時慢賞田景。

  教學只爲隨緣,

  仍掩不了活潑的精神。

  朋友,別擔心吧,

  偏僻,古老,舒服,清靜,

  增一分痛,

  加一分精勤。

  (叁十,除夕)

  注:本詩刊登于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在成都出版的《大雄》月刊創刊號。師當時發表這篇文章時署名“宗哲”,此爲師剛出家時,定光老和尚爲其取法名“惟賢”,同時號“宗哲”。

  

  

  

  

  隨雪松法師赴開縣白水寺

  

  浮生初度勞風塵,迷棹殷勤來問津。

  一夜花香迎雅客,鳳凰山裏另逢春。

  靜臥白雲鹗影潛,隔窗樵子笑窺簾。

  清溪長奏知音曲,竟夕床頭望玉蟾。

  閑步田塍細論經,年華回首歎飄零。

  黃昏日看斜陽落,古殿難聽鍾鼓鳴。

  (1941年)

  白水寺夜幕有感

  

  千岩萬谷擁高樓,北望嘉陵去路悠。

  暫絕人間煩惱事,挑燈展卷解心憂。

  (1941年在白水寺)

  冬日黃昏獨眺

  

  殘陽冷射瘦山林,澗盡寒潭斷水音。

  楓葉紛飛填去路,白鶴群渡引歸心。

  枯枝鳥啼欲探覓,廢苑梅香懶自尋。

  暮霭傳來溝壑苦,遙觀烽火低沈吟。

  (1941年在白水寺)

  

  大覺寺雜感十首

  一

  禮佛清修有夙緣,看經又喜種香蓮。

  舌耕教讀多忙事,非學偷閑自在仙。

  二

  末世頻臨國難年,饑寒流離泣烽煙。

  山鄉已絕桃源路,苦海望撐般若船。

  叁

  欲做聲聞獨覺僧,閉門習靜愧才能。

  金經朝夕勤諷誦,願悟菩薩最上乘。

  四

  清窗寂寂夜殘更,瑜伽窮研燈倍明。

  月色相窺領法味,蕭條幸不負今生。

  五

  秋菊含英花正開,幽芳獨賞幾徘徊。

  霜風數惹騷人怨,勤念無常倚玉臺。

  六

  盛山累累孤墳堆,荒草夕陽頻吊來。

  白發青春都是夢,色蘊莫戀染塵埃。

  七

  缁流偏雜僞沙門,半是波旬嫡子孫。

  正法長明嚴梵宇,要仗寶刀斬魔魂。

  八

  我執教鞭正青年,奔忙自笑往因牽。

  寸心聊報釋尊德,半讀半耕效昔賢。

  九

  赤城{1}闊別已叁春,夢裏依依戀故人。

  暫令舊情抛法海,精添慧命愛時辰。

  十

  佛前夜夜紫蘭焚,默祝慈光照此身。

  何日直登解脫地,大千華雨落缤紛。

  注:{1}赤城,指蓬溪老家(1942年在開縣)

  遊開縣溫泉鎮

  一、途中即景

  層岩疊疊擁河沙,碧水清波映小峽。

  茅屋深藏空谷地,甚疑隱士桃源家。

  二、羅漢洞

  老樹群迎百步登,欣聞羅漢禮山門。

  庭牆猶在修行迹,石壁生香古範存。

  叁、神仙洞

  石花競伴神仙眠,笑舞青獅戲水潭。

  一線皎輝萬壁白,龍吟鳥拜月中天。

  四、老龍洞

  一望荒涼萬目空,蒼山徒負百年功。

  泥團尚有鱗甲痕,遠近人人道老龍。

  五、真君殿

  鳥徑危岩險不支,高牆矗立壯雄獅。

  乘風我入真君殿,靈穴陰陰甚可棲。

  六、觀音岩

  半壁樓臺堪自驚,石前救苦坐觀音。

  憑欄一眺江流水,大地河山霧色沈。

  (1942年)

  

  送聖觀法師返峨眉

  

  古寺漸參頭陀禅,行雲一缽甚超然。

  峨眉正值春光好,午夜青燈禮普賢。

  (1942年在開縣)

  

  雜感二首

  一

  少小讀書羨玄奘,擔經遍禮菩提場。

  恒河無限恩波湧,煩惱不生鹿苑香。

  二

  早喪怙恃歎伶仃,陰雨月明都失神。

  自幸袈裟求得在,談經猶可報雙親。

  (1943年在開縣)

  返蓬溪拜父母墓

  

  淒風古道迎舊人,今日空傷拜老親。

  荒草數沾孤兒淚,何堪更是飄零身。

  晨昏未叩想思頻,骨肉早離有宿因。

  學法欲伸蓼莪志,要將孝道答衆生。

  (1944年在蓬溪)

  谒定光恩師

  

  憶昔髫齡削發時,法恩飽潤多承師。

  慈顔久別喜相遇,猶是當年高雅姿。

  寫經說教廣行持,風雨青燈力不疲。

  長坐蒲團望保重,末流挽扶自心知。

  (1944年在蓬溪)

  宿白塔寺

  

  萬裏歸心寄此宵,暮煙含喜罩虹橋。

  小樓重履望明月,白塔新登聽海潮,

  禅院凋零多感慨,古庭衰老夢魂焦。

  莊嚴已變昔年影,無限滄桑話寂寥。

  (1944年在蓬溪)

  

  與惟聖兄遊成都武侯祠

  

  早羨隆中抱膝吟,少陵哭語同沾襟。

  鞠躬未遂匡危志,嘔血已還知遇心。

  神韻依然松柏秀,高風長似錦江青。

  我來正值烽煙緊,悼念先生悲不禁。

  (1944年)

  

  二十五歲書懷·辘轳體五首

  

  一

  廿五年來歲月嗟,滄桑濁世飽風沙。

  高堂早啼雙親死,古殿幸依佛陀家。

  曆劫塵勞修本性,此生覺悟戒豪華。

  晨參未己晚習靜,月影輕輕上碧紗。

  

  二

  末流激蕩苦無涯,廿五年來歲月嗟。

  國事瀕危哀俗侶,烽煙效命奮袈裟。

  悲心時灑多情淚,凡骨細研不掩瑕。

  履險勤探菩提路,古峰肅立聽清笳。

  叁

  瓶缽思鄉望晚霞,知恩未作反哺鴉。

  忘軀深欲全孝道,廿五年來歲月嗟。

  常澆九品清涼種,願看叁乘淨土花。

  滿眼浮雲飄倏去,空江何自歎琵琶。

  四

  火宅無安幻夢賒,芒鞋破笠走天涯,

  長江幾度驚波險,鹫嶺攀登慮道遐。

  權將枯骨續燈焰,廿五年來歲月嗟,

  只信熱誠心不冷,數聲法螺醒巫巴。

  五

  削發辭親禮釋迦,法王寺宇滿叁車。

  清風爲伴禅房寂,明月點空竹影斜。

  遠念高僧道德範,靜看貝葉吐香葩,

  獻身舍命尋真道,廿五年來歲月嗟。

  (1945年在開縣)

  贈王夢痕教師

  

  托缽開州萍水逢,相逢原在夢痕中,

  願憑夢痕顯真迹,雪地冰天傲老松。

  (1945年)

  附:奉詩僧惟賢

  王夢痕

  愛訪叢林成我癖,自蒙憂患久捐遺。

  今聞法筆提詩好,又冀禅房論道宜。

  拾級空山停俗念,置身梵境動奇思。

  何端喜與沙門近?底裏因緣不自知。

  清芬一派最風流,直想禅輝映九秋。

  語帶煙霞蘇子贈,願輸身腦李公俦。

  萬方兵燹當多難,一領缁衣贅大憂。

  佛法不將殘暴翦,頻年戰…

《海漚詩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傳法偈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