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沤诗集】
海沤诗集序
我生平不善写诗,但往往触景生情,写了些杂感之类。信手拈来,并不严格拘于格律,巴人俚语、聊志雪泥鸿爪而已。
二十岁左右,住四川开县教学时,曾出版了《淡泊集》和《大觉诗稿》。前者是当时重庆能仁寺住持性空师出资刻印的;后者是贵州习水祝瑶阶居士出资刻印的。随着人世的变迁,两本诗集早已不存,而性空师和祝瑶阶居士均已先后逝世,回首前尘,深识人生如梦幻泡影的真谛,不禁感慨系之!
古人云“诗言志”。这本诗集,系我从十八岁起到现在止(其中监狱生活了二十六年零十个月)就记忆得起的追忆出来的。这些诗,代表了我五十多年的片断生活,也表达了我的心情和志愿。在茫茫宇宙中,人生是渺小的,生命是短促的。我不过如大海中的一沤,愿以此一沤之身与众生界同乘慈航,同登彼岸。
因此,这本小册子命名为《海沤诗集》。
惟贤于重庆南岸慈云寺
1994年8月10日
日机连炸巴渝秋夜书感
碧天邈汉一孤轮,古寺澄潭独净明。
室外风寒逼暮野,林间泉响送秋声。
连天鹗鸟屠巴渝,此夜悲心吊死魂。
愿与高空月体化,清光射退恶魔军。
(1938年在重庆缙云山)
颂重庆南岸慈云寺僧侣救护队
倭寇逞凶侵中华,恶鹰飞扰万民家,
殿堂僧侣显奇迹,绿色军装换袈裟。
暮鼓晨钟醒世人,可钦更现金刚身。
硝烟炸弹有何惧,救死扶伤显佛心。
担架飞奔不暂停,铁肩之上有真情。
草鞋踏破忘生死,汗水湿衣报国恩。
受累受伤只为民,青年壮志忽牺牲。
涂山脚下留芳迹,菩提枝枝吐馨芬。
注:诗中“鹗鸟”“恶鹰”均指敌机,末首是对青年僧侣世诚在救护过程中牺牲的悼念。
(1939年在重庆罗汉寺)
秋窗偶成
小窗叶落乍心惊,枫木萧萧蟋蟀鸣。
四载虚修惭衲子,三藏未了愧师尊。
痴深累被凡情误,福薄常贪纸上名。
也羡禅门古德匠,荒田勤恳苦耕耘。
(1939年在缙云山)
二十岁书怀七绝十首
一
尘迷色转可怜身,愧作缁衣侍佛人。
半点伤心忧国泪,都同屈子化湘滨。
二
晨曦淡淡透黎明,夜半归魂哭老亲。
鸟啼深溪空谷动,徒悲稚子失高伦。
三
幼喜傍僧习趺跏,一朝也着紫袈裟。
清居自脱原来意,独棹扁舟荡水涯。
四
不忍年光逝韶华,龟山缙岭两为家。
慧灯续焰烧枯骨,苦命欣能见火花。
五
谁言野衲尽偷闲,碌碌尘劳受熬煎。
岫壑孤云难图静,因惜落雁去忘还。
六
末流劫海起狂澜,慈航遥遥阻险滩。
奈有舟人偏逆计,狮虫食肉自摧残。
七
也学时文也学诗,频添无限烦恼丝。
书台亦是参禅具,哪顾旁人笑我痴。
八
爱问穷忧哀别离,临头益自不可支。
消烦偈咒深持诵,欲告释尊除永疑。
九
祗园风暴落英纷,逐恋残芳蛱蝶群。
一片飘零同是病,朵朵遥祭荒丘坟。
十
五浊人心孰可求,恒思海上托沙鸥。
担经负笠西行去,胜境逍遥任久留。
(1940年在缙云山)
寄汉院诸学友
(一)
冬风,吹送了高山的征人,
长江,流不尽惆怅的心情,
瞻望狮峰,
傲岸群林,
但,那只是瞬间的幻影。
四年啊!
一堂相聚的同学,
而今,到处飘零,
却喜——
怨成莫逆,
亲更加亲,
谁有嫌恨,
谁有爱嗔?
嫌恨,爱嗔,
是愚人的分别啊!
(二)
辽阔的山野,
树木的森森,
只一颗心,
便迁过千层万层。
栖身白水,
暂作岩谷之隐。
这儿,
也有流泉,
也有险峻的凤凰山顶;
兴来当窗细吟,
闲时慢赏田景。
教学只为随缘,
仍掩不了活泼的精神。
朋友,别担心吧,
偏僻,古老,舒服,清静,
增一分痛,
加一分精勤。
(三十,除夕)
注:本诗刊登于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在成都出版的《大雄》月刊创刊号。师当时发表这篇文章时署名“宗哲”,此为师刚出家时,定光老和尚为其取法名“惟贤”,同时号“宗哲”。
随雪松法师赴开县白水寺
浮生初度劳风尘,迷棹殷勤来问津。
一夜花香迎雅客,凤凰山里另逢春。
静卧白云鹗影潜,隔窗樵子笑窥帘。
清溪长奏知音曲,竟夕床头望玉蟾。
闲步田塍细论经,年华回首叹飘零。
黄昏日看斜阳落,古殿难听钟鼓鸣。
(1941年)
白水寺夜幕有感
千岩万谷拥高楼,北望嘉陵去路悠。
暂绝人间烦恼事,挑灯展卷解心忧。
(1941年在白水寺)
冬日黄昏独眺
残阳冷射瘦山林,涧尽寒潭断水音。
枫叶纷飞填去路,白鹤群渡引归心。
枯枝鸟啼欲探觅,废苑梅香懒自寻。
暮霭传来沟壑苦,遥观烽火低沉吟。
(1941年在白水寺)
大觉寺杂感十首
一
礼佛清修有夙缘,看经又喜种香莲。
舌耕教读多忙事,非学偷闲自在仙。
二
末世频临国难年,饥寒流离泣烽烟。
山乡已绝桃源路,苦海望撑般若船。
三
欲做声闻独觉僧,闭门习静愧才能。
金经朝夕勤讽诵,愿悟菩萨最上乘。
四
清窗寂寂夜残更,瑜伽穷研灯倍明。
月色相窥领法味,萧条幸不负今生。
五
秋菊含英花正开,幽芳独赏几徘徊。
霜风数惹骚人怨,勤念无常倚玉台。
六
盛山累累孤坟堆,荒草夕阳频吊来。
白发青春都是梦,色蕴莫恋染尘埃。
七
缁流偏杂伪沙门,半是波旬嫡子孙。
正法长明严梵宇,要仗宝刀斩魔魂。
八
我执教鞭正青年,奔忙自笑往因牵。
寸心聊报释尊德,半读半耕效昔贤。
九
赤城{1}阔别已三春,梦里依依恋故人。
暂令旧情抛法海,精添慧命爱时辰。
十
佛前夜夜紫兰焚,默祝慈光照此身。
何日直登解脱地,大千华雨落缤纷。
注:{1}赤城,指蓬溪老家(1942年在开县)
游开县温泉镇
一、途中即景
层岩叠叠拥河沙,碧水清波映小峡。
茅屋深藏空谷地,甚疑隐士桃源家。
二、罗汉洞
老树群迎百步登,欣闻罗汉礼山门。
庭墙犹在修行迹,石壁生香古范存。
三、神仙洞
石花竞伴神仙眠,笑舞青狮戏水潭。
一线皎辉万壁白,龙吟鸟拜月中天。
四、老龙洞
一望荒凉万目空,苍山徒负百年功。
泥团尚有鳞甲痕,远近人人道老龙。
五、真君殿
鸟径危岩险不支,高墙矗立壮雄狮。
乘风我入真君殿,灵穴阴阴甚可棲。
六、观音岩
半壁楼台堪自惊,石前救苦坐观音。
凭栏一眺江流水,大地河山雾色沉。
(1942年)
送圣观法师返峨眉
古寺渐参头陀禅,行云一钵甚超然。
峨眉正值春光好,午夜青灯礼普贤。
(1942年在开县)
杂感二首
一
少小读书羡玄奘,担经遍礼菩提场。
恒河无限恩波涌,烦恼不生鹿苑香。
二
早丧怙恃叹伶仃,阴雨月明都失神。
自幸袈裟求得在,谈经犹可报双亲。
(1943年在开县)
返蓬溪拜父母墓
凄风古道迎旧人,今日空伤拜老亲。
荒草数沾孤儿泪,何堪更是飘零身。
晨昏未叩想思频,骨肉早离有宿因。
学法欲伸蓼莪志,要将孝道答众生。
(1944年在蓬溪)
谒定光恩师
忆昔髫龄削发时,法恩饱润多承师。
慈颜久别喜相遇,犹是当年高雅姿。
写经说教广行持,风雨青灯力不疲。
长坐蒲团望保重,末流挽扶自心知。
(1944年在蓬溪)
宿白塔寺
万里归心寄此宵,暮烟含喜罩虹桥。
小楼重履望明月,白塔新登听海潮,
禅院凋零多感慨,古庭衰老梦魂焦。
庄严已变昔年影,无限沧桑话寂寥。
(1944年在蓬溪)
与惟圣兄游成都武侯祠
早羡隆中抱膝吟,少陵哭语同沾襟。
鞠躬未遂匡危志,呕血已还知遇心。
神韵依然松柏秀,高风长似锦江青。
我来正值烽烟紧,悼念先生悲不禁。
(1944年)
二十五岁书怀·辘轳体五首
一
廿五年来岁月嗟,沧桑浊世饱风沙。
高堂早啼双亲死,古殿幸依佛陀家。
历劫尘劳修本性,此生觉悟戒豪华。
晨参未己晚习静,月影轻轻上碧纱。
二
末流激荡苦无涯,廿五年来岁月嗟。
国事濒危哀俗侣,烽烟效命奋袈裟。
悲心时洒多情泪,凡骨细研不掩瑕。
履险勤探菩提路,古峰肃立听清笳。
三
瓶钵思乡望晚霞,知恩未作反哺鸦。
忘躯深欲全孝道,廿五年来岁月嗟。
常浇九品清凉种,愿看三乘净土花。
满眼浮云飘倏去,空江何自叹琵琶。
四
火宅无安幻梦赊,芒鞋破笠走天涯,
长江几度惊波险,鹫岭攀登虑道遐。
权将枯骨续灯焰,廿五年来岁月嗟,
只信热诚心不冷,数声法螺醒巫巴。
五
削发辞亲礼释迦,法王寺宇满三车。
清风为伴禅房寂,明月点空竹影斜。
远念高僧道德范,静看贝叶吐香葩,
献身舍命寻真道,廿五年来岁月嗟。
(1945年在开县)
赠王梦痕教师
托钵开州萍水逢,相逢原在梦痕中,
愿凭梦痕显真迹,雪地冰天傲老松。
(1945年)
附:奉诗僧惟贤
王梦痕
爱访丛林成我癖,自蒙忧患久捐遗。
今闻法笔提诗好,又冀禅房论道宜。
拾级空山停俗念,置身梵境动奇思。
何端喜与沙门近?底里因缘不自知。
清芬一派最风流,直想禅辉映九秋。
语带烟霞苏子赠,愿输身脑李公俦。
万方兵燹当多难,一领缁衣赘大忧。
佛法不将残暴翦,频年战…
《海沤诗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