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茶之心(周長青)

  茶之心 

  周長青

   記起喝茶,兒時的記憶是又苦又澀的一種液體,大人們怎能咽下去呢?

  自我16歲參加工作,進入鐵路機務段,當上了機車乘務員,成爲一名司爐工,在煙薰火燎沒白沒黑的洗禮中,揮汗如雨,身如屜中。一個班下來,和副司機要向爐瞳中投入10余噸煤,喝茶真如《紅樓夢》中妙玉所言的牛飲,說是牛飲也絲毫不過分,喝茶無非是解渴、提神而已,從師傅們的茶杯中看出了酽酽的茶和厚厚的垢。那時的我似乎和茶結下了一個朦胧的緣吧!

  工作之余,頗喜愛書法,篆刻、寫書法免不了寫一些唐詩、宋詞類的傳統美文。詩詞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描寫茶的詩句,從中偶得:茶是件雅事,此時心中竊喜,原來一不小心又附庸了茶的風雅。在長年的書寫中,茶香、墨香變相葷繞我身邊,誰也說不清我的書法作品中是墨香伴茶香呢?還是茶香伴墨香?一切都在那裏。我喝茶不太講究,不管紅、綠;不問出處,不講究茶具、水質。只要是酽酽的、苦的,一口下去,能激得身上微起雞皮疙瘩,那才叫一個妙字。

  學佛後才知道佛教界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禅茶”祖師趙州和尚。他對一切來參訪者,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不加分別的一句話:吃茶去……使茶文化遇上佛法,即使茶文化錦上添花,又使佛法因茶的“媒介”演繹出一枝獨秀的不息自己,真是歎爲觀止,一切盡在不言中……是呀,茶就是生長在大自然中,參天地之化育,汲日月之靈氣而成。木無貴賤、高下,可是人們卻都活生生的將茶分爲叁六九等。豈不哀哉!茶不言,烹出自然之靈氣,人有別,生出苦惱無量,難怪趙州和尚一句“吃茶去”,讓無數人當下開悟,苦惱變清涼,了生死于當下,重新體悟宇宙人生。

  從科學,養生、醫學的角度去說飲茶的益處,簡直是不勝枚舉。總而言之,茶是越喝越明白,越喝越清醒,不是嗎

  第一杯茶似新友相逢,淡淡若水,似有似無,新鮮與青澀相伴,緣已結下;第二杯茶,酽酽入喉,提神醒眸,似诤友谔谔之言,如久違之人被人棒喝一般;第叁杯茶如二位菩薩相見——一語不發,爲何?君心似我心,如釋尊拈花,迦葉微笑一秀,心心相印,還說什麼?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回歸平淡和本來面目。品茶,豈不是在時刻品味自己嗎?在對茶的品頭論足同時,自己的“貢高我慢”和分別的當下顯露,是茶之過?還是人之過?可謂一口清茶一洗心,一口清茶一提神呀!

  什麼茶,不重要,重要的是懷一顆什麼樣的心去品;什麼茶具不重要,而是讓人生盡量展現自己的超自性;什麼水不重要,只是始終有一顆知足、感恩的心。

  茶的心,誰知道?

  天之道,地知道,茶知道。

  摘自《音聲海》2012年01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