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花開五葉

  一花開五葉 

  達摩祖師告訴二祖慧可大師的“傳法偈”是這樣的: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大意是說,達摩大師從西天(印度)來唐土,是爲了傳授正法來普度迷失的有情衆生;一輪之花開著五瓣的花,最後終于結成了果實。其中的“一花開五葉”,有兩種說法;一是指六祖門下花開五葉,形成了禅宗的臨濟、雲門、淮仰、法眼、曹洞等五家;一是指人與生俱來就有清淨純真的五種心智——五智,倘若這五智開花,自然就可以悟道、成就佛果。

  所謂的“五智”即爲下列五種:

  (一)法界體性智——認爲宇宙的一切,都是佛心表征的智慧。主方便究竟之德。

  (二)大圓鏡智——如大鏡子般,可以映出圓滿而昭明的智慧。

  (叁)平等性智——舍棄彼此對立的差別,得到平等無差別的智慧。

  (四)妙觀察智——具備識別正邪善惡的觀察力和智慧。

  (五)成所作智——讓衆生得到利樂的智慧。

  達摩大師初到中土,因與梁武帝不契,于是前往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們莫測高深,就稱他爲“壁觀婆羅門”。

  有位期城的太守楊炫之,早年即仰慕佛法,就到少林寺請教達摩:“西天五印,師承爲祖,他的道理何在

  ”

  達摩回答他:“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明白佛陀的心法爲宗旨,修行和解悟能相互照應,就可以稱爲“祖”。)”

  又問:“除此之外又做何解釋

  ”

  達摩告訴他:“須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厭有無,于法無取;不賢不愚,無迷無悟。苦能是解,故稱爲祖。(必須有明白他人心意的能力,並且知道今古的變遷;不厭惡有或無,對于真理也沒有獲取的貪念;不故意表示賢能或僞裝愚蠢,沒有迷也沒有悟。如果能作這樣如實的了解,就可以稱作“祖”。)”

  一花開五葉,不難也不易。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明佛心宗,行解相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