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遮掩不得
曹洞宗慧徹禅師弟子問:“如何是佛?”師曰:“樵子度荒效,騎牛草不露。”曰:“如何是騎牛草不露?”師曰:“遮掩不得。”
弟子之問是初參者幾乎都要問的話頭。禅師說的體裁卻是唐朝興起的“歇後語”。這種文體與禅語關系很近,都是要靠“轉語”破解,可以歸類爲說話的藝術。弟子此問雖是老生常談,禅師指導則不能開門見山,因爲正面答複就認可“佛”像桌椅一般是客觀存在對象,就會陷佛于不義;更嚴重的是佛(道)不能有定位,否則就不能說什麼萬法唯識、萬法皆空等等最高原則了。如果弟子問一次,禅師答一個,千萬弟子問,則有千萬岐義,當年佛陀在世正是考慮到這等嚴重性,所以說“不立文字”,這位大宗教家的確已將後時空因素都衡量在內了。這段話頭語意是說佛很正大光明,沒什麼不可見人之處。理會得自然懂得,否則會像荒效打不到柴般困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