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定慧不生時如何
青原宗泐潭禅師弟子問:“定慧不生時如何?”師曰:“鐵牛草上臥,昏昏不舉頭。”
根據《涅槃經》:“佛性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色非名,是故名常。”涅槃“四德”——常、樂、我、淨——必須菩薩慧修成。“慧”在認識本體,但若修度時要依靠思維方法。從佛法言,就是修覺(覺察、覺悟)。修覺並非一蹴而及,得到比丘覺後,才能由初覺定,進入“定果”(即定覺),再上是淨覺、正覺等。話頭中“昏昏不舉頭”是有一定典故。因爲佛門修爲困難不一,甚至佛祖輩如目犍連亦會“坐禅睡眠”(到今天亦是常見之事),于是佛陀痛加呵斥一番(《阿含經》)。坐禅遇見此等狀況最易退轉。古今禅堂如果發現這等參學、挨板、棒喝絕不寬假(但若是心力不繼,應該允許活動以免身心發病)。假若能夠勤奮豎毅,力克退轉,便是“回向”。回向就是逆流而上,在艱彌厲,也是《華嚴經·十回品》相當認同的迷途知返功德。這段話頭中弟子可能接觸到覺慧問題,但是仍屬小乘戒定見解,尚未悟入大乘慧空,老師不免說他頭腦遲鈍也。禅宗早期大師最喜引用“牛”典,如博大士“步行騎水牛”;南嶽與馬祖論古鏡“如牛駕車”;後來更有“十牛圖”說明參禅心意識影響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