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扣牙驚齒

  34、扣牙驚齒

  雲門深禅師弟子問:“寶鏡當軒時如何?”師曰:“天地失色。”問:“如何是教外別傳?”師曰:“扣牙驚齒。”

  話頭中寶鏡典不只一端,但都可歸類于六祖慧能對入門弟子智通講解《楞伽經》“叁身四智”時所說偈子:“大圓鏡智性清淨。”這是一種隱喻,是說見性圓明,如同圓鏡。凡是《金剛經》中“五眼”的解說,在講到“佛眼”智無不極,照無不圓”時,都會引用這大圓鏡典。也可以說是研究大乘中本體論水准高低的分水嶺。凡夫肉眼不如天眼,二乘天眼僅見大千世界,菩薩天眼勝過二乘。再深入有慧眼、法眼等,均有智障多少的層次,所以,雲門弟子第一問很有造詣,修智能夠見理見事透徹,便是菩薩地步。若是能夠靈活運用思維判斷人世現象或大千本體諸多疑難,已是佛眼大開了。這等讓天地失色的領會力,亦當然令人刮目相看。至于“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心法,乃是無“法”用任何文字語言完全表達的溝通方式,完全在以心傳心,心心相應的默契,是屬于難以言宣的直覺反應。佛典中著名的“拈花示衆”就是世尊向門下弟子傳授心法範例。這是一種相當抽象的高層次隱喻教學法。弟子妄想老師用文字語言替禅門宗風下定義——不免冒渎,亦是多此一問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