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侍朗曾見善知識否
內翰曾開居士訪佛海,問:“如何是善知識?”海曰:“燈籠露柱,貓兒狗子。”公曰:“爲什麼贊歎歡喜,毀即煩惱?”海曰:“侍朗曾見善知識否?”公曰:“某叁十年參問,何言不見!”海曰:“向歡喜處見,煩惱處見?”公擬議,海辱聲便喝。公猛省,點頭說偈曰:“咄哉處瞎驢,叢林妖孽。辱地一吼,天機漏泄。有人更問意如何,拈花拂子劈口截。”海曰:“也只得一橛。”
從文章結構言,這是一篇研究佛學的“極短篇”。從禅門話頭方式言,有莊,有諧,有正說,有反說,的確具有示範作用,侍郎之問冒犯了不落有無是非之忌。善知識原本沒有標准,所以佛海替他的認知概念拓展到“人”以外的東西(與上一倒山河大地推理同)。侍郎第二問已是妄心畢現,佛海才告誡他的“見”根本不是開悟後見地,完全是凡夫俗子無明之見。這樣方行有悟,但他的偈子亦只說出個人當下反省。並未發揮“本無生滅”法理,所以佛海批他“只得一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