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理能縛豹

  50、理能縛豹

  天皇系智遠禅師參谒道付大師時問:“如何是諸佛出知處?”師曰:“大家要知?”曰:“如斯則衆眼難逃去也。”師曰:“理能縛豹。”

  智遠是從修行上著眼發問。修行大致不外觀門與行門。道付從觀門(即理門)立場說出“理能縛豹”。智遠問出身是指法身,而如來法身常住不動,沒有什麼來去問題,不來不去是“理”所當然,有來有去乃“事”所當然,理事不二正是大家當知者。至于從世俗觀點談出身背景,卻是牽涉到傳統看法,若是誤以“龍生龍,鳳生鳳”或者佛生佛家,就完全推翻禅門哲學了,禅門重視的是個理字,就是一般常聽到的“有理行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此一理。雖然《華嚴經》法界觀門的“理法”、“事理”都在討論“理”參學者卻不可被誤導而自囿在文學表面,因爲“四法界”只不過區分宇宙的本體與現象,最終目標是增長個人智慧,因此,這個“理”已是康德哲學“純粹理性之批判”(知識哲學)的話頭了。另一個話頭“理當即行”說的是同一個理;但若以宋明理學之理與禅門之理相提並論則有不盡合理之處。禅門主張的是“理體”(屬于思維條理方面),宋明理學重“理氣”,此理不同彼理也。

✿ 继续阅读 ▪ 世尊入滅歸何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