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從何而起
南嶽法真大師一日問弟子讀什麼經論?曰:“百*輪。”師拈起柱杖曰:“從何而起?”曰:“從緣而起。”師曰:“苦哉苦哉!”
這位弟子在參話頭方面工力尚淺。老師問:“起”他真答“起”犯了不觸機鋒之錯,一此轉圜之地不留。有關“緣”之研究,《大般若經》第一回第一卷開宗就是“緣起品”。話頭中之“百法論”是親菩薩十大論典主要著作,他是佛教內唯識論專家。這位弟子所說“是從因緣果觀念立論;但老師柱杖展示的乃是法界唯心:不從根來,不從塵來,不從空來,六入虛妄,本非因緣,六根無性,湛然常寂。而弟子卻執著小乘境緣之說,老師豈不叫苦。南嶽大師都是禅門最早期得道高僧,由于是六祖慧能直傳,當然在心學上有深入體會。事實上,世親的法相觀對《大乘唯識論》有極大影響,普通研究六因、四緣、五果等有關《俱舍論》之中心主題,若是不能從“破我”“遮異”等思想推理著眼,便會對因緣問題的主客關系搞不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