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鶴透群峰

  26、鶴透群峰

  天皇系玄密禅師弟子問:“四山相逼時如何?”曰:“紅日不垂影,暗地莫知音。”曰:“學人不會”師曰:“鶴透群峰,何伸向背。”

  這段話頭內涵不只一端。從聞見覺知,旋根脫塵言,要悟見明見暗,動靜無礙,使根塵二空,如一鶴沖天,自由自在。另從衰、老、病、死四方大死山言,四山相逼,頗難纾困,若悟此身原本危服無實,便不必執身爲我而起惑造孽,應如靈鶴沖天而起,則四大于我何有哉!更可從“離四句,絕百非”思考,通常說法不外“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等,但無論取法這四句中任何一種方法,都是邊見。一邊有邊見便是偏著,而與性體不應,所謂背覺合塵是也。《金剛經》般若大法正是主張“不應取法,不應非法”,龍樹菩薩對這句話法解釋作“一切法不生而般若生”,四山相逼,腹背受困,到此地步必須滅煩惱障,度“分段生死”即度“變易生死”了,鶴透群峰,不著有無,法性自空,正是“從容中道”,聖人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