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陰期間有哪些方法能爲亡者修福?

  問:中陰期間有哪些方法能爲亡者修福?

  淨空法師答:「若以亡者嚴身之具」,嚴身之具,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他的收藏的這些珠寶一類的,像首飾、珠寶一類的,這是嚴身之具。「屋宅園林」,他的房地産,屋宅是房産,園林是地産。「以施叁寶,可拔地獄之苦」,一生縱然造作極重的罪業,如果能夠在命終之前,把他所有的財物供養叁寶,這個福能夠超越他墮地獄的罪業。那麼現在這個世間就如《楞嚴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有很多假佛法、假道場,藉著佛教的名義,做一些違背佛陀教誨的這些事情,那是造罪業。那你要是以這個布施供養他,幫助他造罪業,促使他造罪業,那這要墮到地獄,是愈墮愈深,不但不能出離,而且墮得更深,這個是必須要辨別的。

  「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聖像就是菩薩像。供養佛菩薩形像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報恩的意思。如同我們中國人家裏面供祖宗的牌位一樣,慎終追遠,報本反始,這報恩的意思,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念念不忘老師。第二個意思,見賢思齊,我要學得跟他一樣,把佛菩薩形像常常放在我們眼前,提醒我們,我要學得跟他一樣。供養佛菩薩,諸位特別要知道,絕不是在事相上的供養,所以一定要懂得形式後頭,是有表法、有修持功夫在裏頭。不但我們自己依教奉行,而且這個表法還能夠勸導大衆如法修行,這個功德就大了!這個勝因是從這個地方講的,那個他的罪業才能夠消滅。所以前面光目女跟婆羅門女做的,那是個好樣子,我們要細心去觀察、去體會。

  「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這又是一段,又是一種方法,念佛、念菩薩的名號,這比前面更簡單。佛菩薩的名號,裏面的含義深廣無盡,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要曉得名號裏面含的意思,一定要把自己的性德念出來。佛的名號是性德的名號,菩薩的名號是修德的名號,性修不二。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念這個名號,把自己的慈悲心念出來,這叫念觀世音菩薩;念地藏菩薩名號,是把自己孝敬的心念出來,這是地藏,地藏是孝敬;文殊是智慧,普賢是實行、真幹!所以念菩薩的名號,要這樣念,那就真有功德。

  佛的名號是性德,念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仁慈、清淨,釋迦是仁慈,牟尼是清淨。念念以仁慈的心對待一切衆生,在一切境緣當中,不失自己的清淨心,這是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覺,覺就不迷,覺心不動,所以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叫一心稱念,念到極處就得一心不亂。一心是不動心,心還會受外面境界所動,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還會起心動念,那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心接觸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叫阿彌陀佛。我們能懂得這樣念法,那這個臨命終人「一曆耳根,永爲道種」了,這個功德大了。人雖然死了,他的意識還在,他還會去投胎,我們講,阿賴耶識還在,這就是「或聞在本識」。阿賴耶識它還在活動,活動,它也就有波動,我們的波動可以跟它的波動,起感應道交的作用。這個就是加持,這就是他得到的利益,幫助他在他的阿賴耶識裏面種下佛的種子。這個種子力量的強弱,在我們念的人,我們念的人明理,念念相應,那這個種子力量非常強大;如果我們不明這個道理,也合掌恭恭敬敬念這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力量就比較弱。

  「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爲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于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那麼這是說明家親眷屬爲命終之人修福,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裏面,諸位一定要曉得它精神之所在,他爲什麼會得福?都在「誠敬」兩個字,沒有誠敬的心,照這個方法去做,還是得不到。至誠恭敬!沒有別的。誠敬心是性德,誠敬心是正覺。所以諸位要曉得,不誠不敬,那是迷惑的相,那是業障;誠敬是覺悟,誠敬是性德流露,誠敬是般若放光。所以這裏舉一個例子,舉營齋這個例子,營是經營、是營造,就是你在辦齋。那麼這是我們佛門裏面普通講的午供,中午的上供,這就是營齋。營齋,你要注意到,「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你在辦這些齋菜、齋飯的時候,要有恭敬心。「米泔菜葉不棄于地」,這是敬物。米泔是什麼呢?洗米的水。我這個齋飯是要供齌的,供養諸佛、供養鬼神,你看,對他有這樣的敬意。我這個齋事沒有完畢的時候,洗米的水都不隨便倒,都不倒地下,真誠恭敬到這個程度,一定要等這個事情辦的圓滿之後,這些垃圾才處理,所以米泔、菜葉這個都是剔下來不要的。這是現在辦齋的人很少人知道,摘下來不要的菜葉馬上就丟掉了,何況泔水!

  「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先食是什麼?嘗嘗味道。在廚房裏面,你做菜嘗嘗味道,那是什麼?你吃過之後再供佛,這大不敬。這是一般常常犯的,不知道,不知不覺,不可以!沒有供養佛僧,你先吃,你把你吃剩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說對佛菩薩,對鬼神、對人也不恭敬。或者是不精勤,就是你不認真去辦這個事情,沒有誠意、沒有恭敬心辦這個事情,那麼這個命終人都不得力,得不到你的幫助。「如精勤護淨」,我們真誠恭敬心來做,如理如法的來辦齋,如理如法的修行,真的諸佛護念,龍天尊敬你,所以說,要精勤護淨。「奉獻佛僧」,那麼此地這個僧,諸位要記住,不是專門指出家人,它是廣義的。僧是和合衆,佛的弟子無論在家、出家,四個人在一起共修,遵守六和敬,這就叫僧衆、叫僧團。「是命終人,七分獲一」,七分的功德,他得一分,如果我們做得不如法,一分都得不到。所以這種誠敬的心,一定要在平素養成,不僅僅是我們對佛菩薩、對這些修行人,對所有一切衆生都要修誠敬心,那我們來做這個事情,功德、效力就很大。爲亡人修福的方法很多很多,不勝枚舉,這個裏面我們總結它一個重要的綱領,就是誠敬,無論修哪一種福,都要「精勤護淨」,這四個字非常重要,精是純而不雜,淨是講清淨不染。所以用錢要用淨財,確確實實是自己應當得的財物,我們布施才有功德、才有效果。如果是不義之財,所謂慷他人之慨,這不行,這個是不淨,不清淨,這不是淨財。你用這種財來修福,得不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