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四大天王,他也是表法的——護法;護誰的法?護我們自己。你一看到他,明了他對我們的教育的意義,這就是護法了。
②四大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這是從比喻上說,持國裏面最重要的含意就是“負責盡分”。我們修身、齊家,也就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負責;自己是什麼身分,就負擔起什麼樣的職責。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把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做得圓圓滿滿,每一個人在他自己崗位上都能盡忠職守,負責盡職,這才能護持國家,他表的、教我們的是這個意思。持國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樂器),它也是表法的。這個代表什麼呢?負責盡職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超過,也不能不及,所以講這就是中庸之道。儒家講中庸,佛家講中道。就像弦一樣,你要是太緊了,它就會斷掉;太松了,就彈不響了,一定要調到恰到好處,這就是說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守分寸,都要做到恰到好處,它是這個意思啊!你們今天見到佛菩薩像,只知道磕頭,頭磕破了也沒用處啊!也得不到好處啊!一定要曉得它的含意。
“南方增長天王”。“增長”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求進步;不進則退。儒家教學說日日新,日新又新,永遠在求進步;佛法講精進,不但要進步,還要精純,進步當中要守住精純,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所以佛法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永遠指導時代,永遠領導時代;那你不求進步怎麼行,整個社會都在進步,你落在後面,這個會被淘汰掉的。這就是我們佛教在今天這個社會裏是倒退的,不但不能夠領導這個社會,而且社會走在前面,我們幾乎趕不上了。趕不上,諸位要記住,就會被時代淘汰掉;這不是佛教教學的本意,是我們對于佛法完全無知,完全不了解。我們弟子們錯了,佛沒有錯。所以德行上要進步,智慧要增長,技能要進步,才藝也要進步,乃至于我們生活品質也要天天往上提升,這才是佛法。佛法講苦行,那是在求學的階段。因爲佛所講的是教我們離苦得樂,不要搞錯了,我們離樂去吃苦,這在佛法裏找不到。所以苦行是在修學的階段,好像我們在學校讀書,求學的階段要苦,踏進社會我們造福人群,這個時候是離苦得樂;不但自己離苦得樂,幫助整個社會,幫助一切大衆離苦得樂,是這麼一個意思,不能搞錯。苦行是一個階段,不是永久的,這個一定要知道。增長天王手上拿的是寶劍,這個劍也是表法的,代表是智慧之劍,能斷煩惱。煩惱像絲、像亂麻一樣,所以快刀斬亂麻,唯有智慧才能夠把所有的這些煩雜的事情,統統都解決掉,它表這個意思。
“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前面兩個是我們修學的目標,我們要負責盡職、要日新又新。那要怎樣才能做到呢?底下兩位天王教給我們——要多看、多聽;現在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智慧從這兒來的呀!要讀書,要讀誦大乘;要到處去看、去考察,像現在說觀光、考察。“光”是什麼呢?光是那個地方的風俗人情,那個地方的生活習慣。我們去看看都了解了,人家的長處,我們學習;人家的缺陷,反省我們有沒有。我們能夠采人之長,舍人之短,來建設我們的國家,建設我們的社會,這樣豈不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國家,最美好的社會了嗎!這個不是憑空在想像的,是要叫你多方去考察、去觀察。可見得佛教給我們的確是非常地踏實,絕不是一個空談;教我們多看、多聽,沒有教我們只讀書啊!少說話,多看、多聽,增長自己的學問,增長自己的見識。
那麼廣目天王右手拿的是一條龍,或者有的時候造像造的是蛇。龍跟蛇代表什麼呢?代表變化莫測。這是講人心、社會、世界,這個事情非常非常地複雜,常常在變化,你有智慧你才能控製得住,才能掌握到局勢,它表這個意思。右手也有拿的是一個,好像是個飛鼠,長著翅膀,看那個樣子,有點小老鼠樣子。那是什麼東西呢?要用現代話來講就是飛彈,是戰鬥機。你有智慧,你能夠控製,能夠控製軍事,控製軍備,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世界的和平。它全都有含意的。
北方多聞天王,他手上拿的是傘蓋。傘代表什麼呢?傘是遮蓋,就是今天我們所講的環保,遮蓋灰塵,保護自己身心的清淨,他取這個意思。所以你要是真正的明了,真正懂得,一進天王殿看到這五尊的塑像,這就給你上了一課了。這一課真正護持你自己身心的健康,護持你個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滿、社會的和諧、國家的富強、世界的和平,這統統都護持了,一點都不假。諸位一定要曉得它表法——教學的意趣。我們今天佛弟子不知道這個道理,給他燒香,供些香花、水果,在那裏求他保佑平安;這個錯了,把他當作神明看待了,不曉得他是教學的工具——含著無盡地深廣的教學意趣。
⒌佛法教學的四大科目
佛法裏面,佛、菩薩、阿羅漢、諸天護法,這些菩薩像、天神像,無量無邊;每一尊名號,每一個塑像,都代表深遠的教學意趣,而非神明,我們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大乘佛法的修學有四個科目,這是主要的科目。四個科目可以同時學,可以分開一個一個學;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圓融”是四個科目同時學習;“行布”是四個科目一個一個來學習。這四大科目就是四大菩薩代表的:第一是地藏菩薩、第二是觀音菩薩、第叁是文殊菩薩、第四是普賢菩薩。我們中國有四大名山供奉著四大菩薩,他是代表大乘四個主要的學科。次第不能夠顛倒的,它有一定的順序。
①孝敬
地藏,地是大地,我們人不能離開地,離開地面不能生存了,我們生活所需仰賴大地,我們吃的五谷雜糧,是地上生的;我們穿的衣服這些纖維織成的,也是大地長成的;我們所需要用的,乃至于金銀財寶,所有一切都是大地供應的。大地含藏無盡的寶藏給我們受用,佛取這個意思;把我們的心比作大地,我們的真心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的功德,一切的無量都在我們心地裏面圓圓滿滿的具足了。
所以六祖大師當年證道的時候(也就是開悟,明心見性的時候),向他的老師五祖忍大師提出他的心得報告,這在《壇經》上有記載。他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具足”就是沒有一樣欠缺的,樣樣都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大,恒河沙世界;小,微塵毛孔,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禅家講“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佛法是心法,讓我們明心見性。禅家叫明心見性,淨土宗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禅家的明心見性,兩個宗派用的名詞不相同,教下叫大開圓解。諸位要知道,不管它是怎麼說都是說的一樁事情,這個我們不可以不知道。
知道之後才曉得佛家所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就真正理解,真正地認識了;不致于生起誤會,甚至于無謂的毀謗。學禅的人毀謗修淨土的,修淨土的人毀謗學禅的,這都是造很重的罪業。禅宗乃至于密宗都是佛傳下來的,你毀謗它,就是毀謗叁寶,這個就犯戒。菩薩戒裏頭“自贊毀他”,自己贊歎自己,誹謗別人,這是重戒。在梵網戒裏面是輕戒;在瑜伽戒本裏面是重戒,是列在第一條重戒,這個是絕對不許可的。就好像一個大學一樣,大學裏面有許許多多科系,我學我這個科系特別贊歎,不同科系的人我都毀謗他,這個可以嗎?這個不可以呀!所以要認清楚佛家的宗派法門,就像學校的科系、院系不相同是一樣的道理,任何一個科系都能夠圓滿成佛,只是他所修行的方法、手段不相同;方向、目標是不變的,這是大家要好好的記住,要認識清楚。不要一面學佛,一面在毀謗叁寶,你所修的功德跟你造的罪業抵消掉,甚至于還抵不過;我們修的功德少,造的罪業太重,抵不過!抵不過,將來的果報都在叁途,這非常可怕。往往自己造極重之罪,自己並不覺得,並不知道;知道你就不會造了。
那麼應該用什麼態度對不同的宗派法門呢?要贊歎。你看看《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五十叁位菩薩,每一個人修學的法門不一樣。善財童子去參訪,這一些善知識接見,對于自己修學的法門非常謙虛,都贊歎別人,都是說我自己善根淺薄,能力薄弱,我只知道修學這一個法門,我比不上他們那一些大菩薩們,他們智慧、德能都超過我。這是自己謙虛,贊歎別人,尤其是在不同的道場參學。佛門有一句俗話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大家互相贊歎,佛法就興旺了。彼此互相毀謗,這個不但是不能興佛法,實在是滅佛法,讓社會大衆對佛法猜疑,對于佛法輕視,甚至于對佛法不敢接觸。甲毀謗乙,乙毀謗甲,旁邊的人在那裏聽到,我到底學哪一個好呢?這一想,你們都不是好東西,算了,我都不學了。這是破壞衆生的法身慧命,造這個重業,往往自己不知道。
一九七七年,香港大嶼山寶蓮寺的聖一法師,曾請我到他的道場跟同修們講開示。他的道場是禅宗道場,每一天都還坐香參禅,有四十多個人,完全是男衆。我這一生當中所看到頗具規模,是我看到第一個禅宗道場,我對他非常尊敬,非常佩服。我是一個修淨土,念阿彌陀佛的,我到他那個道場去如果贊歎念佛好,參禅恐怕沒有把握;如果我要是這樣說法,那就破壞人家道場,那就造業了。俗話常講“甯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我們到那個地方去,是要贊歎人的,是要禮贊的。所以我在他那個道場,不但是在講臺上說話,就是私下談話,我對于淨土念佛法門是一字不提;偏贊禅宗,贊歎他的道場,贊歎他的老師。這是聖一法師領導的,我們是外面來的客人,對他的師父這一贊歎,他們自己的同修信心就增長了——我這個老師不錯啊!修行成就實在沒有別的,就是對老師的恭敬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贊歎這個道場,他覺得這個道場是真正修行的道場,自己歎爲稀有,信心增長,信心堅固,領導的老師是真正的善知識,這才幫助他們成就。別人道場請我們去講開示,要知道…
《淨業叁福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