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五課(十一)直指缺點就是最殊勝的教言

  聖者言教 第五課(十一)直指缺點就是最殊勝的教言

  記得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平常講法時說,所傳講的教法深不深刻,完全取決于能否解開弟子的疑問,直指弟子的缺點。若能做到這一點,說明這個法已經真正起到法的作用。

  如果講法如同講故事一般,聽者也好像聽故事一般,覺得所講的一切和自己無關,即便講法者用詞多麼恰當,講解的法義多麼生動,這個法已經起不了什麼作用。猶如我們平常看小品,我相信只要小品演員在演,決定能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但這時候我們的心態也就是娛樂一下,並不會真正關注演員所說的每一句話。如果我們聽法也如同看小品一般,僅僅抱著欣賞美妙詞句和動人故事的心態,是遠遠不夠的。聽法必須起到直接對治自己煩惱的作用。

  我們修學佛法的目的在于改變自己的命運。用佛教專有名詞講,就是轉識成智,把意識轉變成智慧;用世間的話來說,就是改變自己不足的地方,變成一個圓滿之者。若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必須認清自己不足的地方。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若沒有認清自己的缺點,即便導師多麼殊勝,永遠無法調伏這個人。

  我們舉個例子。催眠術是當今世上最流行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在心理治療專家引導治療時,無論他的引導智慧、技巧有多高,若患者不配合,我想不要說一個,一千個催眠師都無法催眠這個患者,也無法達到治療目的。但患者若非常配合,心理治療師如何引導,他就如何做,當意識完全專注在心理治療師的語言上時,就會進入催眠狀態。

  佛法也同樣一個道理。只要一個人能認清自己不足的地方,調伏這個人一點都不困難。我平常會遇到一些信衆問這樣的問題:他們身邊有些精神狀態不大好、愛鑽牛角尖的人,該怎麼辦?我就告誡這些信衆,首先看這個人是否是一個佛教徒,他最信賴的導師是誰;若是世間普通人,他最好的朋友是誰,他最信任的人是誰。如果他最信任的人去開導他,他能聽進這些開導的話,他就會逐漸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進而改變。若是一個陌生人指出他不足之處,即便講得多有道理,他也聽不進去,所以也改變不了他的狀態。

  作爲修行者,我們時時都在講解調心,調心的前提是要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段時間我們站在出離心和發心的角度,講解得非常細致。那首先問問自己,在出離心和發心方面是否有不足?只要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再去改變,相信你就會變成一個非常圓滿的修行者。

  由于這個緣起,我們天天都在傳講,初次依止導師必須依止一位具德且具緣的上師。如是依止,這位導師所講解的話語你都會銘記心中,依教奉行,改變心相續不成問題。若依止的不是一位具德具緣的導師,即便具德但不具緣的話,導師說的話恐怕你會打折。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說,也是信心不足的表現。只要導師的話沒有完全納入心相續,就會成爲調心的障礙。

  所以在修行過程中,通過認真聞思導師的教言,發現自己不足之處,進而改變自己,相信就是我們修行的全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