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五課(十叁)以修行正法回報母恩
【今依上師恩德,能精勤于功過取舍之處,誓以正法回報諸位母親之莫大恩德。】
父母對我們的深恩厚德,我們沒有做過小小的回報。如今依止上師,因上師的恩德,我們得到殊勝的教言,知道救度天下所有一切衆生的方便。若沒有得到這些教言,我們無法利益所有衆生,無法從事大孝。現前在我們知道什麼是功德、什麼是過失、什麼是大孝、什麼是盡孝的時候,誓願用正法、用修行來回報一切父母。
往昔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看到他人生老病死的顯現時想:“我的父母也會病、也會老、也會死。我現前在父母身邊,雖然可以盡到一點孝道,但是當父母去世之時,我該如何讓他的靈魂離苦得樂?僅憑世間的方法,恐怕無法讓人解脫生死苦海。”所以釋迦牟尼佛毅然抛棄世間一切榮華富貴,經曆六年苦行,尋求能夠解救一切衆生痛苦的正法。曆代傳承祖師也前赴後繼地追隨釋迦牟尼佛的足迹,通過精進修行、弘揚正法、利益衆生來盡孝。現前我們作爲佛陀和曆代傳承祖師的後代弟子,也應該如是行持,如是盡孝。
當然在修行過程中,我們要先從所緣的受苦衆生開始,逐漸擴大到叁界六趣一切衆生。這種無量的慈悲心,可能有時候在我們心中具有,但下一刻起心動念的時候,前面的這個心就消失了,所以現前我們擁有的慈悲心,恐怕是間斷性的、短暫性的。我們依不同方法修行的目的,就是令這種間斷性的慈悲心逐漸變成永恒的。當證悟真實見解、執受本體的時候,本具有的慈悲心完全呈現,永恒不變。因此在趨向這樣的境界中救度天下所有一切衆生,依靠正法回報天下所有一切衆生。
雖然從總的角度來說,我們平常修行的時間非常有限,但是在修行過程中,應時時以天下所有一切衆生離苦得樂作爲我們修法的中心、根本和宗旨,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