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五課(十五)以悲心拔衆生苦
【何爲傷害?以痛苦直接傷害、罪業間接傷害。如是思維:我一定要令彼等母親遠離痛苦及痛苦因之不善業,即是憐愍悲心,此乃發心之第一方面。】
爲了實現利益衆生的目標,我們必須知道什麼是傷害。
傷害分爲兩個方面:以痛苦直接傷害和罪業間接傷害。比如有些正在遭受痛苦的衆生,就是直接在感受傷害。遭受這種傷害的因,當然是罪業。在造作罪業的時候,雖然臨時沒有産生痛苦,但是這種痛苦遲早會發生,就像一個人飲下毒藥,在毒藥起效之前,恐怕他不會感覺不舒服,但由于他已經服下毒藥的緣故,遲早會産生痛苦。所以罪業是痛苦之因,是間接傷害。
我們平常在觀修輪回過患的時候,對叁惡趣衆生的痛苦都有所了知。比如旁生道衆生除了間斷性感受一些快樂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遭受痛苦,而地獄衆生則永久都在痛苦之中。所以,叁惡趣衆生基本上時時都在感受痛苦的傷害。叁善道衆生雖然遭受的痛苦較少,但卻時時都在造作痛苦之因——惡業。比如在菜市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屠夫在殺生害命,雖然當下他沒有遭受什麼痛苦,但由于他已經播下痛苦的種子,所以遲早會遭受加倍的痛苦。這時候我們應思維:我一定要令這些衆生遠離痛苦及痛苦之因——不善業。這就是憐愍悲心。
這些道理我們不僅要在座上如實觀想,平常在座下遇到這樣的情境時,也要盡可能這樣思維。我們所修的是無量心,針對的是所有衆生而不是某一個衆生。比如,當我們看到一個屠夫殺生的時候,看起來好像被殺的衆生在受苦。但是屠夫在殺生的時候,因爲造下痛苦之因,因緣和合時,他要承受加倍的痛苦,所以我們更應對屠夫生起憐愍心。作爲凡夫,我們的觀察有時難免只停留在事情的表面現象上,比如看到殺生的時候,我們可能僅僅對被殺的衆生産生憐愍心,而對殺生者則産生嗔恨心。實際上我們應以平等心對待一切,因爲被殺的衆生和殺生者,無始以來都做過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是平等的,一如的。現在被殺的衆生已經死了,它之所以會遭受這樣的痛苦,說明它前世造了很多惡業,今生必然要感受這樣的災難。現前的殺生者,臨時雖然沒有遭受痛苦,但是痛苦遲早會呈現在他的面前,這是特定的事。可能今生感受果報,也可能後世感受果報,只要因緣和合,他一定會感受加倍的痛苦。比如殺生者殺害一個衆生,他要遭受五百次被殺的痛苦,所以我們應該更可憐這位殺生者。
平常在座上的修行中,可以盡可能多地觀修四無量心。當然,在四無量心中,我們是按照慈悲喜舍這樣的順序來講解,但是在觀的過程中,應該把舍無量心放在前面,否則慈、悲、喜心很容易變成偏袒,而不是無量。我們在觀修舍無量心的時候,要觀修一切衆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觀修一切衆生都對我們具有恩德,所以要以平等心對待一切。這些道理需要我們長時間修學,長時間思考,非常非常重要。
這以上是願菩提心中的慈悲緣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