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五課(二十)時時具足菩提心的修行才是正法

  聖者言教 第五課(二十)時時具足菩提心的修行才是正法

  菩提心是獲得佛果的無謬正因,所以修行菩提心非常重要。有時候很多修行者問我這樣一個問題:“我在座下的時候,突然提起正念要念佛,但由于時間非常短的原因,如果前面發菩提心,願天下所有一切衆生離苦得樂而念誦阿彌陀佛,可能就沒時間念佛了。該怎麼辦?”

  這樣的現象很普遍。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只有兩叁秒鍾的時間,若依叁清淨法次第修學,正行的時間就非常有限;但若不依叁清淨法修學,又非正法,所以常常處于兩難之中。要記住,初次修學期間,必須一步一步完整地修學。由于不斷串習的緣故,後期就變成一種習慣、一種印象。就像我們剛開始叫母親的時候,先要知道誰是母親,然後再叫。但現前我們在叫母親的時候,還需要知道那麼多的道理嗎?不需要,在叫母親的同時,一切都已具備。

  叁清淨法也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平常在座上修行的時候,必須認認真真地按叁清淨法修行。這樣長時間修行的緣故,叁清淨法就變成一種習慣、一種印象。當提起正念念誦阿彌陀佛的第一瞬間,想的是叁界六趣一切衆生成辦解脫,回向也是願天下所有一切衆生離苦得樂。這樣,一句佛號已經圓滿叁清淨法,具足菩提心。

  這裏需要知道的是,菩提心不僅意味著在修行之前生起這樣一個清淨心,而是在修行過程中,時時不離菩提心。

  作爲大乘教法的弟子,我們平常所修行的一切,都是爲了叁界六趣一切衆生離苦得樂,這是我們修行的宗旨和真正意義。以慈悲心救度一切衆生證悟佛果的願望和清淨心,是願菩提心。這種清淨心在我們從事每一件善事的時候都必須具備。這樣一來,願行菩提心同時具足。

  剛開始入門期間,我們需要通過起心動念具備這個清淨心。當我們在修行禅定的時候,執受本體爲清淨之刹土,妙力起現無量之慈悲心,兩者一如中願菩提心自然圓滿,而修行禅定的行爲就是行菩提心。所以修學禅定,尤其在禅定見解已赤裸,變成出世間禅定的時候,自然是菩提心。

  要記住,在我們口裏念誦、身做禮拜、從事一切善法時,都不能離開菩提心。只要離開了菩提心,那就不是正法,不是修行,不是修心。世間與出世間之間的差異、正法與非法之間的區別就在此上,所以這裏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探索和感受的地方。即便是念一句佛號,都應該反觀自心:在念誦阿彌陀佛的一瞬間,和菩提心有著什麼樣的關聯?若有,當然是正法;若沒有,它就叫非法。誠如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所說:“自心與法若未融契,僅具道貌之形相,則無實義可談。”也就是說,表面上雖然做個修法的形象,但是沒有與菩提心結合,就不是正法。所以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如意寶喇嘛仁波切複次教誡我們:“初行者修法並非主要,首當之要務乃通達如何修行。”口裏念誦幾遍阿彌陀佛很容易,但是念誦的阿彌陀佛是正法還是非法,恐怕只有在聞思了知修行理趣之後才能辨別。

  我想可能很多人都認爲,修法就是按照書本的要求去念誦,發菩提心就是在念誦前想一下“願天下所有一切衆生證悟佛果”,所以很多人在念誦過程中,口可能在一邊念誦,心可能在另一邊胡思亂想。這時候真的需要細致想想,這樣的修行是否是正法。我們在講解正行的時候說過,令善根不被外緣摧毀是清淨之正行。換句話說,正行就是時時與菩提心結合在一起。若沒有做到,恐怕所做一切都稱之爲非法。懂得這些道理非常重要,通過不斷串習、修學、熟練,將這些教言運用到修行中更加重要。若能做到這一點,我想這次講法的意義就非常廣大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