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行爲無暇疵

  235、行爲無暇疵

  “行爲無暇疵”:所作所爲沒有可受指責的,沒有不良嗜好。

  古德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徒的自我修行和佛教的弘揚發展,都需要廣大佛子做到作風正派,具足威儀,無不良嗜好。

  《善生經》中,佛陀教導善生居士:“隨著惡的去做,必定得到惡報,今世可能被判終身監禁,死後墮落,承受苦果。殺害他人的性命、盜竊財富、奸淫異性、說謊話欺騙人這四種由身體、言說運作的都不是好事。再加上思想上貪婪、嗔恚、患得患失、胡塗無智就成爲大惡事了。”“有六種不良嗜好,導致經濟財物上的損失:一是酗酒;二是賭博;叁是奢侈放逸;四是沈迷歌舞;五是常近損友;六是懶惰好閑。”佛子當禁。

  戒除吸煙喝酒、賭錢濫交、奢侈放逸等不良嗜好,對于自己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及修行解脫都是非常必要的。思想決定行動,觀念決定成敗。不良嗜好只是一種習氣,只要有心,再加以努力,就可以戒除和轉化。

  《善生經》中,佛陀教導善生居士:

  有四種事情,可以常常親近學習,不僅自己得益,亦可以保護他人:一是少談是非;二是慈愛;叁是幫助他人;四是向同一目標工作。這四方面的事情,要多親力親爲。

  自己的說話和行爲,要和世間道德標准不相違背。例如仁、義、禮、智、信等;二是時刻心存慈愛,學習佛陀的慈悲;叁是多談正確的事理,鼓勵人們深信因果,嚴持戒律,力求解脫。

  “製非防惡親,慈愍在他親;利人益彼親,同事齊己親;此親乃可親,智者所附近;親中無等親,如慈母親子;若欲親可親,當親堅固親;親者戒具足,如火光照人。”

  生活中,寂寞,轉爲靜慮;應酬,轉爲度衆;相思,轉爲瑜伽;飲食,轉爲供奉;散步,轉爲經行;睡眠,轉爲夢覺;懶散,轉爲破相;化妝,轉爲莊嚴壇城;煩惱,轉爲提示覺醒---一切都妙用于解脫和成佛!

  吸煙的笑話:

  1、一位英國煙商到埃及做生意。有天在廣場上大肆宣傳吸煙的好處時,一位老者走上臺大聲地說:“吸煙還有叁大好處:第一,吸煙的人不怕狗咬;第二,吸煙的人賊不偷;第叁,吸煙的人永遠年輕。”煙商聽了很高興,鼓勵老人接著講,老人又說:“爲什麼呢?第一,吸煙的人駝背多,狗以爲他在揀石頭打它;第二,吸煙的人夜裏咳嗽,賊不敢偷他的東西;第叁,吸煙的人死的快,所以會永遠年輕。”

  2、丈夫遇到了煩惱,一個勁兒地抽煙。左手一支,右手一支,輪番地吸,煙灰缸裏已經有近百個煙蒂,而且大部分還在冒煙。妻子驚呼:“天啊!難道你找不到更有效的自殺方式了嗎?”

  3、甲:“醫生建議我用巧克力來戒煙。”乙:“效果如何?”甲:“不行,我試了試,巧克力根本點不著。”

  4、男士在車廂裏很有禮貌地問坐在旁邊的女士:“我抽煙妨礙你嗎?”“不,你就像在家裏一樣好了。”男士只好將煙盒重新放回衣袋,歎口氣道:“照樣不能抽煙。”

✿ 继续阅读 ▪ 邪行須禁止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