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業要無害

  232、從業要無害

  “從業要無害”:從事的職業要正當,無害于他人、衆生及社會。

  合理的經濟生活是生存的基本要素。古人說:“衣食足,然後才能知禮義。”在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印度,社會分爲四大階級:宗教師的婆羅門;從事軍政的刹帝利;從事工商的吠舍;從事殺生等賤業的首陀羅。世尊除了不鼓勵從事首陀羅的職業,其他都在容許的範圍之內,而且加以贊歎。

  (一)正當的經濟生活

  1、合乎五戒的生活。所謂“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身爲佛子,凡是與殺、盜、淫、妄語,乃至賭博、毒品販賣等有關的行業,都應避免。屠戶、酤酒、酒家、舞廳、妓女、相命、占蔔、釣具等,都是佛陀斥之爲邪命的行業,佛子不應以此謀生。此外,貪汙、敲詐、剝削、仿冒、僞造皆爲非法取財,既不爲國法所容,亦不被佛製許可。

  什麼是正當的職業?《雜阿含經》中說:“種田行商賈,牧牛羊蓄息,邸舍以求利,造屋舍床臥,六種資生具。”只要以正當的方式,勞心勞力換得的生活,以現在而言,公務、教育、醫護等工作,皆稱爲正當的職業。

  2、非道不行。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善生經》中,對于取財有六種非道,不可爲之。

  (1)種種戲求財物者爲非道:如賭博、競技、比武等。以博戲而求財物,不但求財不得,而且事業不成,更使本有的財物因之消耗,精神亦受其損。

  (2)非時行求財物者爲非道:非時行,指晝夜顛倒,不顧家庭眷屬,如玩弄娼妓,不務正業,即世間放蕩浪子。非時行的人不經營作事,功業無成,財物亦不能得,本有的財物也會日漸消耗。

  (3)飲酒放逸求財物者爲非道:酒能亂性,飲酒的人必多放逸。

  (4)親近惡知識求財物者爲非道:親近惡友不但不能得財,反而有傾家蕩産,甚至喪命的災禍。

  (5)常喜妓求樂求財物者爲非道:指性好歌舞娼妓,任意浪費。

  (6)懶惰求財物者爲非道:指性好遊蕩,不喜作業,凡寒熱饑飽都有借口,不肯作事。

  以上六種皆是消耗財物不能生産,現世勞神喪財,身敗名裂;來生墮苦趣,失人身,所以說是非道,非人倫善道也。人生在世,必須有正當的事業,勤奮經營,使得衣食豐足而生安定,才能生種種的善事,即所謂“衣食足,然後禮樂興也"。

  (二)應有的職業道德觀

  工作除了提供生活所需,也是奉獻、服務、廣結善緣的修行方式,因此應該具備正確的觀念,亦即所謂的職業道德。

  1.因果的觀念:不藉公務之便貪汙詐欺、假公濟私、收受賄賂、強取豪奪、威脅利誘等;凡有所得,悉數歸公,一絲不苟。

  2.忍耐的力量:受責不抱怨,遇難不推诿,任勞任怨,接納一切。有了忍耐的力量,才能擔當,才能負責。

  3.敬業的精神:工作認真負責,樂在其中,給人方便,爲人服務,此即是敬業。

  4.感恩的美德:凡事感恩,感謝老板提供工作機會,感謝同事、部屬協助我們工作。有了感恩的心,工作多忙、多累,都會做的歡喜。

  (叁)收入的使用和分配

  《雜阿含經》裏面有一首偈語說:“一份自食用,二份營生業,余一分藏密,以撫于貧乏。”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印度,這是安全而合理的分配,到今天,“藏密”則可以存入銀行。此外,《涅槃經》中,對財富的處理方法是,除了生活所需之外,有四分法:“四分之一供養父母妻子;四分之一補助仆傭屬下;四分之一施給親屬朋友;四分之一奉事國家沙門。”前面的叁分法,是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定和救濟貧困;後面的四種用途,是孝養父母、安撫眷屬、社會福利及宗教事業。

  《孔子家語》中“在事業中善學的故事”:

  孔子的侄子孔蔑,與孔子的弟子宓子賤同在做官。孔子前去看望孔蔑問道:“自從你做官以來,有什麼收獲,什麼損失嗎?”

  孔蔑答道:“沒有什麼收獲,卻有叁個損失:做官以後,公事紛至沓來,學問更加荒蕪了;俸祿微少,親戚們與我越加疏遠了;公事急迫,朋友之間交情也淡漠了。這就是我做官以來的叁個損失。”孔子聽後不以爲然。

  後來,孔子去探望弟子宓子賤,也問了同樣的問題。

  宓子賤答道;“自從弟子來這裏做官,沒有什麼損失,卻得到了叁個益處:其一,過去從書本上讀到的知識,如今能夠在施政中得到運用,對所學的更加明了;其二,有俸祿可以幫助親戚們,親人與我更加親密了;其叁,雖然公事繁忙緊迫,但仍兼顧對死者的吊唁與生者的慰問,朋友之間的友誼越加深厚了。”

  孔子聽了深有感慨地對宓子賤說:“真是君子啊!”

  關于職業的故事:

  1、英國和美國的兩家皮鞋工廠,各自派了一名推銷員到太平洋上某個島嶼開辟市場。兩名推銷員到達後的第二天,各給自己的工廠拍回一封電報。一封是:“這座島上沒有人穿鞋子,我明天搭第一班飛機回去。”另一封是:“好極了,這個島上沒有一個人穿鞋子,我將駐在此地大力推銷。”

  2、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出現神迹,可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位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家夥,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

  退伍的軍人聽到了,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祈求上帝幫助我,只有一條腿,也知道如何快樂的生活。”

✿ 继续阅读 ▪ 布施好品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