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愛護妻與子
“愛護妻與子”:好好照顧妻子和兒女。
夫妻之道和子女教育,是人倫的根本。正確地處理夫妻關系和如法培養下一代,對促進家庭的穩定、社會的祥和,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夫妻之道:
兩千多年前,對夫妻之道,佛陀就高度重視,提出了許多極富指導性的規勸。佛陀在《玉耶女經》中指出:“恩愛親昵,同心異形,尊奉敬慎,無驕慢情,善事內外,家殷豐盈,待接賓客,稱揚善名,最爲夫婦之道”。這段話可視爲夫妻之道的大綱。
丈夫應該怎樣愛護妻子呢?佛陀在《善生經》中講到: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雲何爲五:一者相待以禮;二者威嚴不媟;叁者衣食隨時;四者莊嚴以時;五者委付家內。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
(1)相待以禮:男女地位平等,夫妻雙方應該互相尊重,不論收入的高低,家庭出身是否懸殊,乃至智力上知識上的差異,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丈夫對妻子不可歧視或輕慢。
(2)威嚴不亵:威是莊重而不浮躁,嚴是尊嚴而能自愛,不亵是不可輕慢。待妻的舉止應該莊重禮貌,言語行爲不可輕薄放縱。
(3)衣食隨時:妻子歡喜丈夫贈與她心愛的東西。所謂心愛的東西不一定價值昂貴,只要你是爲她而買的。如衣料食品之類,當妻子想要而還沒有開口的時候,你買來送她,她自然喜出望外,感到你是關心體貼她的人。
(4)莊嚴以時:給妻子購買衣物裝飾,使她打扮得整潔而適合時代。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做丈夫的也不可打扮妻子過分華麗,競奇炫異,流于奢侈,一味追求“新潮前衛”,失了莊嚴的真實義。服飾是身的容儀,修養的品位,選擇衣物裝飾時,要顧到這兩點。
(5)委付家內:丈夫對于家中大小事件,只須主持大體,微細的瑣事,不必親自督察管理。丈夫對家政如果明察秋毫般幹預,求全責備,常會讓妻子感到緊張和沒趣。即使妻子處理家務有失當之處,丈夫也要和顔悅色,理解寬容,讓妻子當家。
二、子女教育:
對子女的教育培養,不只是家庭問題,還關乎社會責任。
2013年2月22日的李雙江,承受著數倍于普通父親的煎熬。作爲74歲的老人,17歲的愛子繼前年無證駕駛、暴力傷人被勞教後,又涉嫌輪奸案被刑拘。作爲知名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晚年屢因兒子之過向受害者公開致歉、形象受損,其中悲苦有誰能解?
教育的失敗,對孩子,是極端不負責;對家庭,會帶來悲劇;對社會,不僅有損公共形象,還易引發群體對立——諸多“坑爹”個案就升級爲社會“仇富”、“仇官”的熱點。
民國時期的印光大師,非常重視佛化家庭的子女教育,他在《一函遍複》中關于子女教育的開示,給予我們明確的指導:
“小兒從有知識時,即教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道,及叁世因果,六道輪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與天,地,鬼,神,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薩悉知悉見,如對明鏡,畢現醜相,無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懼,勉爲良善也。無論何人,即婢仆小兒,亦不許打罵。教其敬事尊長,卑以自牧。務須敬惜字紙,愛惜五谷,衣服,什物,護惜蟲蟻。禁止零食,免致受病。能如此教,大了決定賢善。若小時任性慣,概不教訓,大了不是庸流,便成匪類。此時後悔,了無所益。古語雲,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以其習與性成,故當謹之于始也。天下之治亂,皆基于此,切勿以爲老僧迂談,無關緊要也。”
《阿含經》“佛陀教育小沙彌羅睺羅”的故事:
佛陀的兒子羅睺羅,少年出家,貪玩好鬧,喜說假話。
有一次波斯匿王有事來祇園找佛陀,佛明明在祇園,羅睺羅卻騙王說:“佛在祇園對面的山下坐禅。”王去找佛,空跑一趟。
後來,佛警誡羅睺羅,把他送到山裏,促他用功,避免放逸。過了半月,佛再去山裏看他,他的態度好轉,不再嬉戲,已有威儀禮貌,還主動給佛端來一盆水洗腳。
佛洗了腳問他:“這盆洗腳水還可以用來飲嗎?”
羅睺羅答:“水濁無用,不能飲了。”
佛說:“人不持妄語戒,口業不淨,沒有信用,人不信賴,也好像此水無用,濁了不能飲。”
佛又問:“這木盆如果有裂縫,水還藏得住否?”
羅睺羅答:“盆既有縫,水會漸漸漏光了。”
佛開示道:“喜說假話的人亦是如此,假話說得多,功德之水也慢慢漏光了。”
佛又叫他把水倒在地上,問:“倒在地上的水,還能收藏嗎?”
羅睺羅答:“不能收藏了。”
佛開示道:“一個人不用功,說盡假話,也好像倒在地上的水,所有功德都難收藏!”
羅睺羅經過佛陀的訓練和開導,忏其前愆,持戒修善,精進密行,不久證得阿羅漢聖果。
《孔子家語》中“孔子教育侄兒行己之道”的故事:
孔子的侄兒孔蔑,向孔子請教自我修養的方法。孔子說:“知道了卻不肯去做,不如不知道;親近人而不信任他,不如不親近。歡樂的時候,不要歡樂得過分;憂患的事發生時,要考慮清楚而不要悲傷。”
孔蔑問:“修身的方法就是這樣嗎?”
孔子說:“要學習自己所不能的,補充自己不足的,不要因爲自己不能,就懷疑別人;也不要拿自己的優點,在別人面前顯耀。說了一整天,不要給自己留下憂患;做了一整天,不要給自己留下禍難。唯有智慧之人,才能這樣。”
“夫妻左手握右手”的故事:
宴席桌上,每當有人念出:“握著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握右手。” 一桌子人便會意地笑起來。當然,這是基于大家對該順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覺准確,描述到位:夫妻本是一體,丈夫如同左手,妻子如同右手。
第一、右手是最可以被左手信賴的;
第二、左手和右手都是自己的;
第叁、別人的手任怎麼叫你愉悅興奮神魂顛倒,過後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右手,甩開了你就殘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