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多聞工藝精

  227、多聞工藝精

  “多聞工藝精”:于衆多技藝,廣學多聞,精益求精。

  世間一切都是“如夢幻泡影”的有爲法,乃至我們的肉身都是因緣和合的産物。但我們修行正法,行菩提路,卻必須借助于這具肉身。置身娑婆世界,想要維持肉身生命,就必須進行勞作。在《別譯雜阿含經》中,佛陀提到:“種田爲義利,妻爲最親友;衆生依熱苗,而得自濟活;如能勤作者,斯業勝聚斂。”以勞動獲得正當財富,護持生命,是爲正道。

  從古至今,凡勞作謀生都必須具備一定技能。農民要懂得耕作,商人要懂得商道,工匠要學得好手藝。中國儒家要求學生掌握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禦、書、數”。佛教提倡五種學問,稱爲五明: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和內明。此處“明”即爲學問或學科。其中“因明”指邏輯學,“內明”則專指佛學。佛學爲明心見性之學,大乘佛教主張積極利益衆生,以破衆生內心之無明。此“五明”是圓成佛果之“大智資糧”。

  這裏所講的“工藝”,即爲工巧明。佛陀言之“多聞工藝精”,就是要我們廣學多聞,不斷豐富知識,增長學識,精通技藝,這樣于己可以謀生,于彼可以助人。工巧明的範圍很廣,《瑜伽師地論》之“工業明處”對此曾有細論:“雲何工業明處?謂于十二處。略說工業所有妙智,名工業明處。何等十二工業處耶?謂營農工業,商估工業,事王工業,書算計度數印工業,占相工業,咒術工業,營造工業,生成工業,防那工業,和合工業,成熟工業,音樂工業。”俗話說:擁百萬家財,不如有一技之長。我們具足謀生的能力,可以更好地解決衣食所需,同時還能以淨資供養叁寶,或濟世救貧,利益大衆,從而廣集資糧,修得無量功德。

  在阿含部的經典中我們可以看到,佛陀精通養牛馴馬、耕田播種、治國軍事、醫藥曆算等等:

  有一次佛陀托缽,來到一塊正在耕種的田邊。犁地的是個農夫,見到佛陀在乞食,就說:“我又耕地,又播種,然後才得食。你也應該耕地播種,閑者不應得食。”

  “我也耕地,也播種。”佛陀答道。

  “但我們怎麼看不見尊敬的喬達摩的犁呀!”農夫輕蔑地說。

  佛陀說:“我播下的種子是信仰,犁是智慧,鞭子是慈悲,果實則是不生不滅。這樣種地的人絕不再受痛苦的折磨”。

  那位農夫倒了一碗奶酥,遞給佛陀,說:“請佛陀吃了這碗奶酥,因爲您是一位偉大的播種者”。

  佛陀弘法利生的語言技巧:

  《舍利弗本末經》中說,舍利弗的舅舅“長爪梵志”是南天竺國的大論師。他到處與人辯論,沒有人能夠與他匹敵。他來找佛陀辯論,說道:“瞿昙,我一切法不受!

  佛便反問他:“長爪,一切法不受這個觀點你接受不接受?”

  長爪梵志聽後,自知落入二難推理之中,無論如何回答都是輸定了,當即棄捐貢高,慚愧低頭,隨佛出家,後來證得大阿羅漢。

  多學種種技藝,學習無量法門,于世間法可安身立命,于出世間法可廣開智慧。于己可積累資糧,于人可廣結善緣。既利益衆生,也成就自己。這樣的行持絕非雜修雜學,而是勇猛精進,示入世之相,行出世之教,體現的正是積極向上的菩薩精神。

  人的品質由內涵來提升:

  一個推銷員在紐約街頭推銷氣球。他過十幾分鍾會放出一個氣球,當氣球在空中飄浮時,就有一群新顧客聚攏過來。他每次放的氣球都變換顔色,起初是白的,然後是紅的,接著是黃的。有個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問他:“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氣球,會不會上升?”氣球推銷員看了一下這個小孩,說:“孩子,外在的顔色並不是根本,使它們上升的關鍵是氣球內所裝的氫氣。”

✿ 继续阅读 ▪ 嚴持諸禁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