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昔有德行

  225、往昔有德行

  “往昔有德行”:過去是個有道德的人,曾積善業。

  “有德行”,謂道德品行高尚,能身體力行。人生數十年,死後形體會朽弊消亡,只有人的品德、功業和言論能夠昭垂永遠。人生首先應該立德,“立德、立業、立言”叁者之中,立德最重要,有德者也必有言。

  德福統一是道德信仰的基礎,由于其在現實生活中常常難以把握,導致了人們很多的困惑,動搖著人們的道德信仰。而佛教善惡因果報應說正好宣明和證實了人們對德福統一理想的向往。善惡因果報應是宇宙、社會和人生的一大法則,佛陀由此准確地指導了人們的道德生活和信仰。從人類曆史上看,相信因果律,對人們形成道德責任感、道德信念和道德信仰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印光大師說:“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衆生之大權也。今時若不以因果爲救國救民之急務,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屬虛設,以不講道理,兼無王法故也。”

  關于因果緣起法,佛陀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太虛大師根據佛典提出因果的四條定律,即:“自作自受,共作共受,先作後受,不作不受”,從個人、集體、時間、造作上,都作了精要的分析和概括,是德福統一的完美解讀。

  忠厚傳家遠,道德繼世長。所以我們當:繼承祖先以道,傳承子孫以德。

  《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佛教八榮八恥》:

  以愛國愛教爲榮,離經叛道爲恥;

  以勤修叁學爲榮,犯戒空談爲恥;

  以禅悅法喜爲榮,低級趣味爲恥;

  以謙虛慚愧爲榮,憍慢浮躁爲恥;

  以感恩隨喜爲榮,貪著嫉妒爲恥;

  以和合大衆爲榮,拉幫結派爲恥;

  以培德惜福爲榮,奢侈放逸爲恥;

  以利樂有情爲榮,損人利己爲恥。

  故事一:今日科學與古人智慧

  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准距離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這個標准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原來,這是根據英國的鐵路標准,而英國的鐵路則是根據電車標准,電車是根據馬車的輪寬標准,馬車的輪寬標准是古羅馬人所訂的:根據兩匹拉戰車的馬的屁股的寬度。

  故事還在繼續:美國航天飛機上有兩個火箭推進器,如果可能的話,工程師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的胖一點,這樣容量就可以大一些。但是他們不可以。爲什麼?因爲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是要用火車從工廠運送到發射點,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是根據火車鐵軌的標准。要記得:火車鐵軌的標准是由馬的屁股的寬度所製訂的……

  此所謂:祖上之德,後人享之;古人之智,今人用之。兩千年前古羅馬人所製訂的標准竟關乎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

  孔子曰:“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故事二:大富長者的四個太太

  一位大富長者娶了四個太太:

  大太太年老色衰,長者對她感情冷淡;最讓長者歡心的是年輕嬌美的四太太,長者對她體貼入微,兩人總是形影不離。

  無奈的是,巨大的財富並不能讓長者逃脫死神和病魔的手掌,他終于一病不起。

  臨命終時,長者將四個太太叫到身邊,問道:我已經不行了,黃泉路上會很寂寞。你們誰願意與我結伴而行?

  四太太回答:我還年輕,美好的人生正等著我去享受呢。

  叁太太回答:我也還年輕,我可以改嫁。

  二太太回答:我只能略盡情誼,送你到墳地,因爲家中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未成年的兒女還需要教育,我必須照顧他們。

  大太太回答:雖然你平日薄情寡義,我仍願與你攜手同行。遂與長者相擁而逝。

  佛陀用這個比喻向我們開示:每個人的一生都擁有四個“太太”:

  四太太:青春。我們拼了命也要留住青春,可它卻像小鳥一樣溜掉,永不回頭。

  叁太太:財物。身外的一切財物終會“改嫁”他人,若要緊抓不放,必定徒勞無功。

  二太太:親友。當有一天我們跟這個世界說再見時,親友也只能送我們到墳場,掉兩滴傷感的眼淚,說幾句安息的話,然後又要投身社會,爲生活而忙碌。

  大太太:業力。“萬般帶不去,惟有業隨身”,一切的善惡種子將如實地投入來生。

✿ 继续阅读 ▪ 置身于正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