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人傑地靈的舍衛國
舍衛國,爲中印度古王國名。又稱作舍婆提國、室羅伐國、屍羅跋提國、舍啰婆悉帝國。意譯爲聞物、聞者、無物不有、多有、豐德、好道。又以此城多出名人,多産勝物,故稱聞物國。本爲北憍薩羅國之都城名,爲別于南憍薩羅國,故以都城代稱。佛陀在世時,波斯匿王統治此國。
波斯匿王,是中印度憍薩羅國國王,兼領有迦屍國,與摩竭陀國並列爲佛陀時代的大強國。波斯匿王與佛陀同日所生,曾和佛陀辯論而結成好友,視佛陀如師,在印度與頻婆娑羅王同是護持佛教的兩大國王。
“波斯匿王問法”的故事:
波斯匿王第一次見到佛陀,問道:“聽說你是一位大覺悟的佛陀,這是不會錯的,只是我十分不解,許多修行者在深山叢林之中長住數十年,直至衰老之年尚且不能覺悟,爲何你這般年輕就能證得正覺呢?”
佛陀祥和而堅定的答道:“大王!大多數人都蔑視年輕人,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世間上有四事不可輕視:一、是年幼的王子;二、是初生的小龍;叁、是星星之火;四、是年輕的僧侶。王子雖然年幼,將來也是一國之君;小龍雖小,及至長大,可以翻雲覆雨;星星之火,則可燎原。僧侶只要心能清淨,守護道業,抱有救度衆生的弘願與精神,不分貴賤老幼,都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在真理及覺悟者之前,或輕視,或惡口,將招致重罪,必須深切痛悔,才能忏除罪障。”
波斯匿王一向暴惡無信,爲所欲爲,從來不曾有人敢向他直心谏言。此刻,他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佛陀沈默一會,向波斯匿王說道:“爲王者,要愛民如子,寬大待人,切莫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要濟弱扶貧,要安慰煩惱的人。身爲一國之君,不能聽信阿谀的言詞。要爲人民謀取幸福,而不是要人民都來爲王者效勞。”
佛陀的法語,像陽光似的照亮了波斯匿王愚暗的心,從此,波斯匿王對佛陀生起了恭敬純真的信仰。
“波斯匿王減肥”的故事:
波斯匿王一直爲肥胖的身體造成行住坐臥的諸多不便與辛苦而苦惱。
波斯匿王在苦惱之余,吩咐侍衛備車,前往拜見佛陀。癡肥笨拙的身體,靠著侍衛的扶持,好不容易向釋尊作禮後,問道:“佛陀啊!我近來身體欠佳,雖然想來看您,總不能成行。現在看您身體健康,我很高興。我不知前世犯了什麼罪業,才會如此肥胖,請問要用何種方法,才能免于這種苦惱呢?”
佛陀看到國王苦惱的神情,就說道:“大王啊!人的肥胖有五種原因:一、是吃太多;二、是貪睡;叁、是耽于享受;四、是不勞心;五、是不工作。基于這五種理由,身體才會肥胖臃腫。若想減肥,應當要節製飲食,努力工作,自然能恢複正常健康。”于是佛陀說了一首偈:
人當自系念,每食知節量,
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
國王聽了偈頌,無限歡喜,吩咐禦廚,以後在他進食時,都得站在旁邊唱一遍偈文,以茲提醒。果然,禦廚在每餐進食前,必定唱誦此偈文提醒國王,因此國王的食量漸漸減少,身體也隨之輕安。
“波斯匿王喪親”的故事:
有一天,波斯匿王的祖母過世,國王在痛失祖母之余,恨不得能用任何金銀財寶、象馬車乘、奴婢仆從、城池國土,乃至自己的性命,來換取祖母的生命。他悲痛已極,突然想起佛陀所說的“有生無不死,合會要當離”的話,于是,輕騎驅車前去拜見佛陀。在佛陀安詳的目光下,波斯匿王收攝哀痛的心情,聆聽法音:“大王!切莫愁憂,一切有生,皆歸于死,這是誰也不能改變的事實。我們的色身有四件事是無法抵擋的:一、是身體老化;二、是疾病之苦;叁、是死亡降臨;四、是無常變化的人生。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大王應當利用有限的生命,爲自身與亡者植福積德,廣作善事。”
波斯匿王聽聞佛陀的教法後,掃除一切憂愁,歡喜作禮而去。
“波斯匿王皈依”的故事:
在佛法長期的薰陶下,波斯匿王漸漸有所體悟。有一次,波斯匿王向佛陀提起舍衛城的大富長者摩诃男往生了,留下一大筆財富,因無子息,只得將財産歸于國庫。摩诃男長者生前十分節儉苛刻,雖然家財萬貫,卻陋食敝衣,也舍不得布施貧困,供養僧伽。王不禁歎息:“世間上的人得到勝妙財利能夠不起貪著,能夠不放逸縱情的,實在是少之又少!”
佛陀隨即說了一首偈:
貪欲于勝財,爲貪所迷醉,緣斯放逸故,當受大苦報。
慧者得勝財,能自樂受用,廣施作功德,生天受福樂。
波斯匿王聽了這首詩偈,心生歡喜。在佛陀諄諄教誨下,漸漸匡正言行,皈依叁寶,不但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成了佛陀忠誠的護法弟子。
佛陀“誕生迦毗羅,得道摩竭陀,說法波羅奈,涅槃拘屍那。”據《分別功德論》卷二載:“佛陀于舍衛國前後居止二十五年,較住于其他諸國長久,由于此國最妙、多珍奇,人民知義理;而祇洹精舍特有神驗,當衆僧講集時,有猕猴數千前來,在左右觀聽,寂靜無聲,諸飛鳥亦普皆來集;以此國多仁慈,故異類影附。”《大智度論》卷叁載:“舍衛城爲佛出生地,爲報生地之恩,故多住此。”諸經典中,常見其名。佛陀在舍衛國前後住了二十五年之久,許多聖典就是在此處宣說的,例如:《阿含經》、《賢劫經》、《彌勒下生經》、《彌勒上生經》、《大寶積經》、《阿彌陀經》、《文殊般若經》、《金剛經》、《楞嚴經》等,可見佛陀對于該地弘化的重視,而波斯匿王護教的功德,也影響極爲深遠。
舍衛國居民九十萬人,佛陀于此居住前後近叁十年。國中居民有叁十萬人皈依佛陀,並有很多證阿羅漢果位;有叁十萬人聽說過佛陀,但未隨佛修學;有叁十萬人從未聽說過有佛出世。可見“正法、像法、末法”的叁期法運現象在當時的舍衛國同時存在。在我們感歎“現處末法,衆生難度”時,應深知不是法末,而是人末。
是故,諸佛子當發大願:
“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癡暗。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進,心不退弱。爲世燈明,最勝福田。常爲師導,等無憎愛。唯樂正道,無余欣戚。拔諸欲刺,以安群生”。——《佛說無量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