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的前世今生

  202、阿彌陀佛的前世今生

  《法華經》“窮子喻”:大富長者的兒子于幼年時迷失于他國,幾十年後,窮困潦倒,四方乞食。一天,窮子乞食來到他父親所居的城市,長者因常常思念出走的獨子,一見窮子便立即認出,安排人接回,打算把家業交給他。然窮子一見被人帶到豪門,由于驚惶恐怖而昏迷不醒。長者知道兒子心意迷蒙自卑,不堪受繼,便放還街頭,令其自求衣食。長者設善巧方便,脫下璎珞細軟,著粗弊垢膩衣與窮子同一乞討、勞作,並認窮子爲義子,二十年中同進同出,兩無猜忌,互相信任。長者見窮子卑下心漸除,而自己又臨欲命終,便集諸國王大臣,親朋好友,當衆認子,並付家業。窮子此時便生大歡喜,得未曾有,當下承繼。

  這個譬喻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就是我們末法衆生的慈父,無明業海的航燈。

  阿彌陀佛爲西方極樂世界(又稱安樂世界,安樂刹,安樂處等)之教主。又作阿彌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略稱彌陀。梵語amita,意譯無量。另有梵名Amitayus ,音譯阿彌多廋,意譯無量壽;梵名Amitābha,音譯阿彌多婆、阿彌亸皤,意譯無量光。

  阿彌陀佛因地發心修道,啓建大願的因緣,在諸多淨宗經典,尤其在《無量壽經》中多有記載,我們依據淨宗典籍爲大家作以介紹。

  過去久遠無量劫,錠光如來出興于世,度脫無量衆生,而入涅槃。于錠光佛前,又有光遠佛、月光佛、旃檀香佛、善山王佛、須彌王冠佛、須彌等曜佛、月色佛、正念佛、離垢佛、無著佛、龍天佛、夜光佛、安明頂佛、不動地佛、琉璃妙華佛、金藏佛、炎光佛、炎根佛、地種佛、月像佛、日音佛、解脫華佛、莊嚴光明佛、海覺神通佛、水光佛、大香佛、離塵垢佛、舍厭意佛、寶炎佛、妙頂佛、勇立佛、功德持慧佛、蔽日月光佛、日月琉璃光佛、無上琉璃光佛、最上首佛、菩提華佛、月明佛、日光佛、華色王佛、水月光佛、除癡冥佛、度蓋行佛、淨信佛、善宿佛、威神佛、法慧佛、鸾音佛、獅子音佛、龍音佛、處世佛。如此諸佛,悉皆已過。最後佛名世自在王如來,講經說法,教化衆生長達四十二劫。

  在世自在王佛示現成佛時,有一位國王,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即發無上菩提心,舍棄王位,出家爲僧,名叫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高才勇哲,心量廣大,來到世自在王如來面前,稽首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合掌,以偈頌贊歎佛德。在偈頌中,法藏比丘申表願心:“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衆奇妙,道場超絕。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隱。”並表示“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的堅忍道心。隨即懇請求法:“願佛爲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世自在王佛當即開示成就大願的密因:“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直指當人自性“本來清淨,本自具足,能生萬法”奧秘。

  法藏比丘雖然明了自性功能不可思議,自力修持,最終亦能成功。但是爲了快速實現嚴土利生的志願,法藏比丘懇請世尊爲其開示諸佛如來莊嚴淨土之妙行,以佛的開示,作爲如說修行,快速圓滿大願之准繩。世自在王佛看出法藏比丘志願深廣,發心真切,即說出殷殷誨勉:“譬如大海,一人鬥量,經曆數劫,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爲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世自在王佛並以神力加持,令法藏比丘清晰睹見諸佛刹土相狀,如同圖像教學,如是說法長達千億歲。《大智度論》記載:世間自在王佛導引法藏比丘遍至十方種種佛國,令法藏從中選擇淨妙之國,以自莊嚴其所願成的淨土。

  法藏比丘聞佛說法竟,便一其心,則自得天眼,徹視二百一十億佛刹的景況,于諸佛國善惡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別,撷其優勝,摒其劣陋。用五劫的時間,起發無上殊勝之願。精心構思了一個最極理想的佛國,超勝十方一切佛刹。爾後,法藏菩薩再到世自在王佛所,禀告自己心中的大願,世自在王佛歡喜贊歎:“善哉!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衆歡喜;亦令大衆,聞是法已,得大善利。”

  法藏菩薩發願已,並說偈曰:

  我若當證大菩提,如斯弘誓實圓滿。

  願動叁千大世界,天衆寶中皆雨華,

  是時大地鹹震動,天華鼓樂滿虛空,

  並雨旃檀細末香,唱言未來當作佛。

  說偈完畢,應時大地震動,天雨妙華,散落在道場及法藏菩薩身上,空中自然奏起天樂,歌呗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如此殊勝瑞相,表明阿彌陀佛大願緣起,乃法界最勝不可思議之大事。

  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與天人大衆前禀告四十八大願之後,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于無量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廣行六度萬行,教化安立衆生住于無上正真之道。和光同塵,自行化他,無央數劫來,示現種種身份,或爲德高望重的長者,或爲寡欲蘊德的居士,或出生在尊貴之家及名門望族,或作國王甚至轉輪聖帝,或作六欲天主,乃至大梵天王。法藏菩薩無論出生在何處,是何身份,恒常于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法藏菩薩示現的一一身份,悉皆身報微妙,口中之氣清香潔淨,如青蓮華;周身諸毛孔中,散發出旃檀香。其手恒常現出無有窮盡的珍寶以及衣服、飲食、珍奇微妙的華香、缯、寶蓋、幢幡等莊嚴之具。如實等奇妙之事,超越諸天人的福德。法藏菩薩于一切法,得大自在。遊戲神通,度化衆生。

  大乘經典中,多有涉及阿彌陀佛因地情形的典籍,茲略標數種。

  1、《法華經》:

  大通智勝如來時,十六王子出家淨修梵行,求無上菩提,佛滅度後,常樂說是妙法華經。十六王子後悉成佛,第九王子于西方成佛,即今阿彌陀佛是,彼第十六王子即釋迦牟尼佛是。

  2、《悲華經》:

  往昔過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前,有佛世界名刪提岚。彼時有轉輪王,名無诤念,供養寶藏如來。又複經由大臣寶海善知識勸勉,發起無上菩提心,靜處思惟七歲,發願願成佛時,國中種種清淨莊嚴。寶藏佛爲其授記,過恒河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國名安樂,彼國王即今阿彌陀佛是。彼大臣寶海者,即釋迦牟尼是。

  3、《大乘方等總持經》:

  過去無央數劫,彼時有佛名無垢焰稱起如來,時有淨命比丘,總持諸經十四億部,大乘經典六百部,爲大法師,隨衆生願樂,廣爲說法。守護流通諸佛秘藏,彼比丘即今阿彌陀佛是。

  4、《賢劫經》:

  乃往過去無央數不可稱載,有佛號金龍決光,有法師名無限量寶音行,在末法時力弘經法,而對法弱魔強的境遇,心不怯弱,爲法忘軀,入深山爲一切天人說法,得到國王的護法。彼法師即今阿彌陀佛是。

  5、《觀佛叁昧第九經》:

  空王佛時,有四比丘,共爲同學,煩惱覆心,多不善業,當墮惡道。空中教令觀佛,遂得念佛叁昧,得佛授記,彼第叁比丘即今阿彌陀佛是。

  6、《如幻叁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獅子遊戲金光如來時,有國王名勝威,尊重供養彼佛,修禅定行,彼國王即今阿彌陀佛是。

  7、《一向出生菩薩經》:

  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前,有佛號寶功德威宿劫王,彼佛將入涅槃爲衆廣說法本陀羅尼。時有輪王太子,名不思議勝功德,生年十六,從彼如來聞是法本,即于七萬歲中精勤修習,未嘗睡眠;不念愛欲財寶,不問他事,行作沙門,常獨處止,意不傾動,複教化八十億百千那由他衆生,得發道心,住不退地。彼太子即今阿彌陀佛是。

  由上所引經典可知,阿彌陀佛因地,或爲國王王子、或爲轉輪聖王、或爲比丘、或爲法師、或供養佛、或說法利人、或發四弘誓、或行六度,所謂根深果茂,源遠流長。以無量無邊功德莊嚴成就的西方佛刹,開廓廣大,無衰無變,超勝十方一切佛國。

  在無量劫圓成大願的過程中,阿彌陀佛隨形六道,與諸類衆生廣結法緣。是故西方極樂世界成立方始十劫,即有無量不可算數的衆生往生彼刹,聲聞菩薩的數目亦難以計算。這是阿彌陀佛因地功德所致。

  《無量壽經》雲:“複有十方佛刹,若現在生,及未來生,見阿彌陀佛者,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彼諸有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

  佛度衆生,衆生受佛度化,其間難易淺深,總在于緣。我們能遇能信淨土法門,即是與阿彌陀佛宿世有緣的人,全部獲得必定往生成佛之授記。淨業行人應自尊自肯,信自信他,感戴彌陀恩德,尊重自己宿世的善根,今世信願持名,橫超叁界,往生成佛,慶快生平。

✿ 继续阅读 ▪ 擁抱吉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