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夢裏的那點兒事

  196、夢裏的那點兒事

  夢裏的你,無需拯救世界,因爲外面的一切都是虛幻的,需要拯救的是——你自己。

  在夢中,你虛擬顯現了一個場景:有你、衆生、萬物,還發生了種種事件,你真切感受到了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等你醒後,發現什麼都沒有,原來夢中的“你、衆生、空間、萬物、事件”等,都是你自我心念的造作。

  佛陀告訴我們,此時此刻的當下,亦如大夢。在這個夢中的“你、衆生、空間、萬物、事件”亦是平等一如的妄念,是一心所現的場景。你不可以只把你的身體和心識認爲是你,其他是“外人、外物”,這一切絕不僅僅是你的身外之物,而是“心內之物”。

  《楞嚴經》雲:“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當你只把身體和心識認爲是你,則“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身爲大海,卻只認可一個泡沫爲自我。

  屬于五蘊六識的娑婆世界中的任何形象,包括你所感知到的身體在內,既稱爲“形象”,表示它只能算是心念的象征,或者說是心識妄念的投射、解讀和物化。

  世上本無物。即使物質現形以後,仍然不存在于任何地方。“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一切空間都是空的,都不存在,即使那好似包含有某些實質的極小元素,以及所謂的能量、波動、空,就實相來說,也不存在。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的頭腦,你的身體,你的世界,整個娑婆世界,甚至叁千大千世界,只要是有形有相,都是心識的投射。它們不過是同一個心念的種種示現而已。

  當你由此夢過渡到彼夢,不論是由今生過渡到來世,或再度投胎,就像你看完一場電影,再走進另一場電影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你的影片比較像未來的那一種“虛擬實境”的影片,每一個情節,經由你的觸覺,帶給你身臨其境的真實感。當你落入生死輪回,你好似再度進入一具身體,忘記過去的一切,這都是自我(我執)心識玩的把戲。

  對娑婆世界的一切認知,一經佛法的修正,就會消失。但這個“消失”也是幻象。因爲在真如實相中,它根本從未存在過。“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其實,沒有人要你放棄一切來換得那個“空的境界”,正相反,你放棄之物才是“空的”,卻回歸了如夢如幻的涅槃。

  只要是遠離真如之光——源頭的一切,終將都會回歸。因爲開始與結束,根本是同一回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起點在何處,終點便在何處。穩立于起點的人,必知道終點是怎麼一回事,而且不必再品嘗死亡和輪回的滋味。

  《般若經》雲:“一切法如夢如幻,涅槃亦如夢如幻,較涅槃有勝法者,此亦如夢如幻。”

  《金剛經》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心經》雲:“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