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里的那点儿事

  196、梦里的那点儿事

  梦里的你,无需拯救世界,因为外面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需要拯救的是——你自己。

  在梦中,你虚拟显现了一个场景:有你、众生、万物,还发生了种种事件,你真切感受到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你醒后,发现什么都没有,原来梦中的“你、众生、空间、万物、事件”等,都是你自我心念的造作。

  佛陀告诉我们,此时此刻的当下,亦如大梦。在这个梦中的“你、众生、空间、万物、事件”亦是平等一如的妄念,是一心所现的场景。你不可以只把你的身体和心识认为是你,其他是“外人、外物”,这一切绝不仅仅是你的身外之物,而是“心内之物”。

  《楞严经》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当你只把身体和心识认为是你,则“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身为大海,却只认可一个泡沫为自我。

  属于五蕴六识的娑婆世界中的任何形象,包括你所感知到的身体在内,既称为“形象”,表示它只能算是心念的象征,或者说是心识妄念的投射、解读和物化。

  世上本无物。即使物质现形以后,仍然不存在于任何地方。“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切空间都是空的,都不存在,即使那好似包含有某些实质的极小元素,以及所谓的能量、波动、空,就实相来说,也不存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的头脑,你的身体,你的世界,整个娑婆世界,甚至三千大千世界,只要是有形有相,都是心识的投射。它们不过是同一个心念的种种示现而已。

  当你由此梦过渡到彼梦,不论是由今生过渡到来世,或再度投胎,就像你看完一场电影,再走进另一场电影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你的影片比较像未来的那一种“虚拟实境”的影片,每一个情节,经由你的触觉,带给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当你落入生死轮回,你好似再度进入一具身体,忘记过去的一切,这都是自我(我执)心识玩的把戏。

  对娑婆世界的一切认知,一经佛法的修正,就会消失。但这个“消失”也是幻象。因为在真如实相中,它根本从未存在过。“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其实,没有人要你放弃一切来换得那个“空的境界”,正相反,你放弃之物才是“空的”,却回归了如梦如幻的涅槃。

  只要是远离真如之光——源头的一切,终将都会回归。因为开始与结束,根本是同一回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起点在何处,终点便在何处。稳立于起点的人,必知道终点是怎么一回事,而且不必再品尝死亡和轮回的滋味。

  《般若经》云:“一切法如梦如幻,涅槃亦如梦如幻,较涅槃有胜法者,此亦如梦如幻。”

  《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心经》云:“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