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甘地的恕道
聖雄甘地(1869年-1948年),現代印度的國父,虔誠的印度教徒。通過“非暴力”的不合作運動,使印度擺脫了英國的統治。甘地的主要信念是:真理、非暴力。
在印度這片多民族、多宗教,且相互排斥的國土上,甘地在祈禱會上把《雅歌》、《可蘭經》、《新約》、《舊約》與《薄伽梵歌》一起誦讀,祈禱大家的心靈純潔淨化,消除所有人間的紛爭,讓印度教徒、錫克教徒和穆斯林兄弟般和睦相處。
由于種族和宗教矛盾,獨立後的印度暴亂、縱火、殺人、搶劫等瘋狂行爲四處蔓延。1948年1月13日,甘地宣布絕食直至恢複和平。14日上午,甘地體重僅剩49.5公斤。總理尼赫魯在紅堡廣場向市民發表演講,希望人們以實際行動拯救甘地生命:“喪失聖雄的生命,也就是喪失印度的靈魂!”印度民衆放棄仇恨,自發爲甘地祈禱。1月18日上午,全國恢複平靜,各派領導人簽訂和平保證。
倫敦《新聞紀事報》報道:“一位78歲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個世界,賦予世界新的希望。它所顯示的力量,可以勝過原子彈的威力!”
使印度獲得獨立和和平的甘地,卻被一個反對他的和平觀點的印度教極端分子槍殺。中槍時,甘地平靜的看著凶手,說:“上帝啊,寬恕他!”然後倒下,于1948年1月30日逝世。
愛因斯坦這樣評價甘地:“我們下代的子孫恐怕很難相信,世界上真有過這樣一個人。”
聖雄甘地的故事:
1、湊雙完好的鞋子:一天,甘地坐火車,不小心把自己穿著的一只鞋子掉在鐵軌上了。此時,火車已經轟隆隆地啓動了,他已不可能下車去撿那只鞋子。旁邊的人看到甘地沒了一只鞋子,都爲他可惜。忽然,甘地彎下身子,把另一只鞋子脫下來,扔出了窗外。身邊的一位乘客看到他這個奇怪的舉動,就問:“先生,你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甘地笑了笑,慈祥地說:“這樣的話,撿到鞋子的窮人,就有一雙完好的鞋子穿了。”
2、非暴力的課程:15歲時,甘地偷了哥哥手镯上的一小塊金子,良心受到譴責。由于不敢當面認錯,他寫了一封悔過信交給父親。他原以爲會受到重罰,沒想到病榻上的父親讀後淚流滿面,竟原諒了他,甘地感動得哭了。這是甘地人生中第一堂“非暴力”課。他認爲,父親信任與慈愛的力量遠遠勝過責罵和棒打。後來他在自傳中寫道:“這些愛的眼淚洗滌了我的心靈,抹拭了我的罪汙。只有親自經曆這種愛的人,才能認識它的價值……”
3、四億件毛衣:寒冬裏的一天,妻子看見甘地穿得很單薄,非常心疼地說:“天氣這麼冷,你爲什麼不穿件毛衣?”甘地笑笑說:“我沒有毛衣,也沒有錢買毛衣!” 妻子有點摸不著頭腦:“給你織的毛衣呢?你的錢呢?”甘地不好意思地說:“今天早上在街上看見一個老人在乞討,就把毛衣脫給他了,錢也給他買吃的了!” 妻子有點無奈地說:“又是這樣呀!那我再給你織一件!”“我們家可不只我一個人沒得穿,一件怎麼夠呢?”甘地急忙說道。“那你要多少件呀?”妻子疑惑地問。甘地一本正經地說:“我們家有四億兄弟姐妹,只有他們都有毛衣穿了,我才會穿。你能不能多給他們織幾件啊?”妻子聽到這話後樂了,她知道他說的“四億兄弟姐妹”是指印度全國人民,妻子幽默地說:“好!好!好!我盡量多織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