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心作心是
居士訴說自己的怪異事件:我有個同學移民加拿大,寵物狗帶不出去,送給我養著了。我發現這只狗和我特別投緣,它對我很親,我對它也特親。以前出差的時候,都是打電話問問孩子學習情況,現在一打電話,先問小狗。我回到家開門,它隔著門就知道是我回來了;我一低頭,它就把拖鞋給我叼過來。我拉一拉老婆的手,小狗就“汪汪”不高興。到後來我也喜歡陪狗睡,不願和老婆一起睡。這些事還倒沒什麼,因爲天天想這狗,後來就出了個事。我是在一家國企做副總,我分管的部門出了事故,下屬來彙報,我很生氣,一拍桌子:“汪!”發出一聲狗叫,把自己嚇了一跳。員工也嚇了一跳,我滿臉通紅,很羞愧。後來這事過去,也經常想:怎麼“汪”呢?過了一段時間,又發生一個事故,我又一拍桌子:“汪!”然後就害怕了。
居士問:怎麼回事?朋友們說我被狗附體了,是不是真的?
清淨講了一個“畫馬變馬”故事:宋朝有個叫趙子昂的畫家,非常擅長畫馬,天天對馬的姿態、馬的動作冥思苦想。有一天他在屋裏睡覺,夫人給他端茶,簾子一掀開,看見一匹白馬躺在床上,大驚之下,把茶杯摔在地上。響聲驚醒了趙子昂,一問緣由,才知道自己天天想馬,樣子都變成馬了。于是他就反省,覺得想馬不如想佛,畫馬不如畫佛,從此之後改畫佛像。
清淨說:不是狗附體,是你狗性現前。《觀無量壽佛經》講:“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衆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念佛的人,佛性現前。你心裏老想著狗,就狗性現前。
《六祖壇經》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們自性本具一切能量,你心裏想佛,佛的智慧就從你這裏顯現;你心裏想狗,狗的習性就在你身上流露。這個在修行中叫“上師瑜伽”,也叫“上師相應法”。
所以,我們選擇學業、職業、愛好都應慎重考慮。我們會發現,演員、作家、畫家等藝術家,他們傳承于世的代表作,往往暗含了他的命運。這就是思維和塑造産生的結果。既然我們與天地萬物同在,要顯現自性能量時,應找准具足高尚的目標去臨摹,例如說佛陀。我們以“身、語、意”臨摹佛陀,效仿佛陀,就可以顯現佛性,成爲佛陀。須知臨摹佛陀並不比臨摹一只狗難度更大,就如同用一噸銅塑造一尊佛像或者塑造一只狗,其技術指標幾乎是一樣的。但二者的價值和覺受卻是天地之別,截然不同。
徹悟大師複香嚴居士書:直須深信谛了, 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一念現前,即一念相應,念念現前,即念念相應,但使此念常現在前,便是真實效驗,離此念外,別求效驗,便是間斷,便不親切,便入歧途矣。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正此之謂也。
《華嚴經》雲: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