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修行就是修心
解脫的境界不是諸佛菩薩的專利,是凡人都可以切身體驗的覺知。衆生的煩惱來源于認識不到自己的價值,看不清自己的狀態,卻貪戀于虛構的世俗目標,于是感官被扭曲和混亂。
須知:時間取當下,空間取當體。修行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感覺。轉錯覺爲正覺,就是轉識成智。
我們的精神、感官,是可以通過體悟和修行升級的,升級修正以後,其所知所感會越來越正確。就像哈勃望遠鏡也可以經過技術調整,而使拍下的照片從模糊到清晰一樣。
我們的化身與佛的化身,只有知見不同;
我們的報身與佛的報身,只有覺受不同;
我們的法身與佛的法身,沒有任何不同。
佛說:“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佛陀的意思是:你我本人此時此刻的當下,具足如來圓滿的智慧德相。
對佛陀的如是教言,具上等信心的人,就是上等根器;中等信心的人,就是中等根器;下等信心的人,就是下等根器;沒有信心的人,就是不具根器。
大圓滿、大手印、大准提、心地法門的修持,就是以開放的心態,包容一切人、事、物。對錯、是非、好壞、善惡等二元分別,是煩惱和憤怒的根源,是偏離禅的內在因素。所以,在遵循社會現有製度的同時,在內心要予以徹底包容和超越。于是,本有的平靜、天然、和諧、慈悲和愛就顯現了!心淨則國土淨,心平則天下平,心包容則世界圓滿!
我做不到讓所有的人都滿意,但我可以滿意所有的人! 這就是大圓滿密法修持的竅決! 讓所有的人都滿意,我完全做不到;滿意所有的人,我完全可以做到,乃至所有的人、事、物!
修心的內涵就是:不要試圖摒棄或改換那些相對的存在狀態,而應去了解他的真實本質,體悟他的完美,享用他的恩賜和奉獻。
禅是一種見地,就是一切都是佛性的顯現,包括您我;禅是一種境界,就是一切都本具光明,包括此刻;禅是一種感覺,就是由內而外的幸福,包括當下;禅其實是一種覺醒,覺悟佛性自始至終穿過、融入、顯現、産生你和我,當然,包括無論覺與不覺!
佛法的修持,會由最初覺醒的狂喜和驚豔,逐漸轉爲慈悲平和,但卻會多了一分般若和洞悉! 此後,才會真正老老實實的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要提醒的是:遇到殊勝的佛法,機會非常難得。我們經常說福報——健康、發財、事業成功等等,但這不算什麼福報,即便是福報,也是微不足道的福報。真正的福報,是能接觸到佛法,而且有一點認識與體悟。所以我們要珍惜,聽聞、思考與修持是很重要的。
進步來自于靜心體悟和精進修行,不努力永遠都不會有進步,我們將永遠都是凡夫。解脫之曲的每一個音符,都要靠自己主動來譜寫。
《宗鏡錄》(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
“且靈覺之性本非秘密,如來之藏實不覆藏。故知圓常之理不虧,信解之機難具。”
方信大師:
無衆生可度,無叁界可出,無涅槃可證,本來具足。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經行及坐臥,常在于其中,爲人自肯,決定無疑。說此難信之法,稀有之事,悟者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