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六課(九)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聖者言教 第六課(九)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我們說過,在依止導師之前,要觀察這位導師是否爲具德上師。一位真正的具德上師,應該是一位圓滿實證者,他已經完全斷除了煩惱,出離心、菩提心與信心等功德也已圓滿具足。相反,若一位導師時時講解他人的過錯,或一張口就批評哪個導師不具備功德,與他有所區別等,我想,他內心的煩惱應該還是非常熾盛的。反觀自己也同樣一個道理,當你在說他人不好的時候,第一時間必須要認清,你才是最不好的一個,因爲只有不好才能看見不好。

  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往昔動亂年代,有一個女孩子,每次全家人坐在一起時,她都會突然說,這邊有一個無頭鬼,那邊有一個沒有手腳的鬼……不僅她自己可能發瘋,家人也天天都在恐懼之中。于是她父親帶著她來見昌根阿瑞仁波切。昌根阿瑞仁波切問這個小女孩:“你能看見鬼,那你能看見佛嗎?”她說:“我看不見佛,只能看見鬼。”昌根阿瑞仁波切說:“哦,那你可能與它們是同類。”也就是說,她自己有鬼道的種子,才能看得見鬼的形象。

  如同這個故事一般,當你看到誰不好的時候,說明你可能比他更不好,所以你才能看見他不好。想一想,在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男女眷屬都平等一如,都是菩薩,爲什麼他們之間就沒有這種爭鬥呢?因爲他們都是內心清淨的成就者,所以看對方也都是清淨之相,沒有一個不清淨之處。因此,我們想要成辦這樣的見解,應該從這方面慢慢發展。

  我們時時講解調伏內心的重要性,因爲這是修法中非常關鍵的要點。如果我們講法只講解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對于大多數信衆而言,恐怕有一點不現實。例如直接講解心的本體或者普賢王如來如何通過六別法獲得成就,在我們的見解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之前,這樣的講解會令我們覺得很遙遠,與自己沒有什麼關系。因此,講法時講一些實際的話語可能更現實一點,修行時也更容易入手。在具有這些基礎的前提之下,再去創造更好的見解,相信大家都會做得越來越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