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六課(十一)講解顯密差異並非講解顯宗之過失
在我們講解顯密之差異時,有些人心中會有這樣的疑問:“這是否在講解顯宗的過失?”當然不是。在我們的修行過程中,甚至必須以顯宗作爲輔助。
很多漢地信衆由于對藏傳佛教不了解的原因,認爲藏傳佛教只有密宗,但實際上,在修學過程中,藏傳佛教非常著重小乘教法和大乘教法的教授。即便本傳承的教言也如是傳講:在方便教授的過程中,雖然見解著重于密宗,但是思想必須契合于大乘教法,行爲必須符合小乘教法。這充分說明了對下乘教法的重視。
如果你已經圓滿實證見解,達到晝夜一如,自然不再有小乘、大乘與密乘教法之區別,因爲叁乘已經圓融合一,也不再需要起心動念。但現前我們距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不得不依靠起心動念的方式成辦解脫,此時絕不能輕視下乘教法。我們講解顯密差異,目的是突顯密宗的殊勝,增上我們的信心,而不是在講解下乘派的過失,這點必須銘記心中。
我們平時從事善法也同樣一個道理。當條件不允許時,必須依下乘教法作爲自己的輔助,否則成辦解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很多密宗弟子平常都在供護法。有些人看到高原大型法會中,用酒等飲品供護法,因此平時自己在家也用酒來供護法。但我還是想告誡這樣的弟子,盡量不要用酒。這麼說的依據在于何處呢?第一,我們的上師喇嘛仁波切自己在供護法時,一生當中從未用過酒。其次,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觀待環境和條件。目前在漢地,並不是全民族信仰佛教。雖然大多數時間,自己的佛堂是自己在用,但是別人也有可能去你的佛堂。如果其他人一進你的佛堂,所聞到的全是酒味,就如同進酒吧一般,他還能對佛法生起信心嗎?因此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具有智慧。六度波羅蜜中,般若波羅蜜立在最後,就是告誡我們,在我們從事一切善行之前,必須得有智慧。不具智慧的善法,很有可能變成惡事。
因此,我們講解顯密差異時樹立密宗的殊勝,並非認爲顯宗微不足道而排斥顯宗,相反,在我們實際修行的過程中,必須配同著顯宗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