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六課(十二)如何理解顯密差異

  聖者言教 第六課(十二)如何理解顯密差異  

  我們講解顯密差異時說過,顯密差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見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爲無辛勞和根機爲上等之根機。現前很多人都自認爲是密宗弟子,那麼在實修中,以上四點做得如何?

  首先,我們現前的修行見解是否已經較顯宗更爲殊勝?是否已經做到見解不迷惑?恐怕大多數人還很難做到。

  其次爲修行方便多。密宗是一個無辛勞的法,它不需要像下乘教法般,用諸多戲論去創造究竟果實,成辦無戲論之見解,因此它是不需要辛勞的無戲論之法。但我們在修的過程中,真已經做到這一點了嗎?例如禅修時的身要七支坐法,我們的身體是否能做到不緊不松之狀態?我想可能很難。尤其想讓自己達到身心甯靜,趨入一種非常松緩的狀態,需要長時間去培養。

  大家都知道,我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當我身體稍微好點的時候,不僅白天感到身心舒適,晚上睡眠也會特別香。但是當有疼痛感的時候,身體就會不由自主進入一種緊張狀態。如果白天與大家一起聊天,時間可能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但是一到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會感覺全身疼痛,內心也趨入一種緊張狀態,導致本應放松的睡眠也不是很好。這就是緊張的過患。我們平常講解的輕安之感覺,就是一種不緊不松之狀態。這種狀態不僅僅座上要做到,平常也要學會做到。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多數時候,讓心靜下來都非常困難,更別說令身體達到松緩之狀態,這需要我們長時間去培養。

  密宗講解行爲無辛勞,但我們卻時時處于緊張狀態之中,這與密宗是否相應呢?比如這兩天我感冒比較嚴重,再加上頭痛、心髒病等,身體自然就有一點緊張。所以,晚上睡不好覺,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累得不得了,好像晚上在外面幹了一晚上重體力活兒一般。緊張就會給我們帶來這樣的負面影響。所以,在平常的修行過程中,要盡可能做到不緊不松,這些非常重要。

  我們如是講解的目的,就是告誡大家,密法雖然講解無辛勞,但實際上由于我們時時都在緊張之中,所以還是挺辛勞的,那還算得上密宗嗎?現在很多人提到密宗的時候,感覺密宗的教法非常簡單,好像小菜一碟,所以我常常遇到聲稱修學密宗大圓滿的人。但當繼續追問什麼是大圓滿、大圓滿的特點是什麼時,往往語焉不詳。這種迷迷糊糊的修學,恐怕與大圓滿沒有什麼關系。

  因此,我們不僅要懂得顯密差異的道理,還要在修行和行爲中如實造行,時時用這四個標准來反問自己,修正自己的修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