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六課(十叁)爲什麼會有叁乘教法
【乙二、廣大方便秘密真言之發心】
【廣大方便之理趣,如《叁相燈論》雲:“一義亦不昧,不難方便多,是爲利根故,極勝密咒乘。】
這是從見解、修行、行爲、根機四個角度講解密宗的殊勝。
【大乘顯密二宗成佛目的雖爲一致,然以修持方便而言卻有差別。】
無論是顯宗還是密宗,最終目的都是爲了成辦解脫,成就佛果,這一點上兩者是一如的,但由于衆生根機不同的緣故,在成辦解脫的方便之上,兩者卻有著很大的差異。
現前有很多人會問:“聽說你信仰佛教,請問你信的是南傳佛教、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我聽說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南傳佛教有一些區別,你信仰的是哪一個教派?”我想,當他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充分說明他對佛教還不太了解。
何謂佛教?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也就是奉勸大家要常行善法,斷絕惡法,但一切善惡均來源于自己的內心,因此調伏自己的內心就是佛教的宗旨。無論小乘教法、大乘教法還是密乘教法,在講解調伏自心成辦取善斷惡之上完全一如,彼此沒有任何區別。但由于衆生根機不同,就形成了叁種方便道。
具有上等根機者,對治煩惱的覺悟高一點,因此他可以用最殊勝的方便去對治煩惱,並且很快就能得到相應的結果。而具有中等資質的人,由于在理解與調心的過程中,不具備上等根機般的智慧和根機,因此在調伏內心成辦解脫之上就會稍微慢一點。但相對來說,也已經很不錯了。下等根機者,由于多方面條件不如前兩者,因此成辦解脫的時間就會更長。但叁者成辦解脫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由于叁者多方面條件不同的緣故,才形成叁種不同的方便道。
再舉個例子。例如現在外面有一袋一百斤重的米,我要求大家將它背到一公裏之外。對于力氣大一點的人而言,一下子就可以扛起一百斤大米,花上十分鍾的時間就能走到一公裏之外。因此,十分鍾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有些人只有一次背五十斤的能力,因此他必須把一百斤分成兩次背完,完成這個任務可能就要花二十分鍾。雖然相較前者多花了一點時間,但是也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對于力氣最小的人而言,他一次只能背十斤,這樣一來,他就必須把一百斤分成十份,一次拿一份,總共走十次,也就是說要花一百分鍾才能把這件事情辦完。雖然叁者最終都把一百斤大米挪到一公裏之外,但是在挪動的過程中,由于各人條件不同的緣故,時間上有著很大的差異。
如同這個比喻般,從佛教的角度來說,調伏內心而成辦解脫是佛教的宗旨,這一點是所有傳承教派所共許的,但由于修行者根機不同的緣故,同樣是調伏內心成辦解脫,上等根機由于理解更廣更深,因此成辦解脫的速度最快。中等根機不及上等根機,時間相對較長,而下等根機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所謂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是依地處而樹立的佛教,除了地處有所區別之外,教法的本質是一如的,沒有一點區別,只是相應不同衆生的根機而形成叁種不同的方便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