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六課(十五)因勢利導是佛法最殊勝之處
有很多修行人對佛法的很多道理不是很了解,卻又喜歡胡亂猜疑,因此在修法過程中煩惱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多,這對修行人而言是非常不值得的。爲了避免此等過失,我們所傳講的佛教宗旨、佛教爲何會形成叁乘教法、以及在成辦解脫的過程中應該如何行持等一系列道理,都要銘記心中。
我在漢地時,常常有人問我:“你是藏傳佛教的導師,而我信仰的是漢傳佛教,請問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的差異是什麼?”我想,若從漢藏佛法的傳承時間而言,漢地佛教的曆史更爲悠久,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源于印度,因此佛教初現于世時,漢地和藏地都沒有佛教,這方面漢藏兩地是一樣的。隨著佛法傳入藏地與漢地,後期才有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之分,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法的叫法也隨之而生,但佛法之間有什麼差異嗎?當然沒有絲毫之差異,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但我們現前講解小乘、大乘與密乘叁乘教法的差異,不是從名詞上,而是從引導方便上爲大家做辨析。
現前世上有很多導師都在教授解脫之方便。有些導師說灌頂最好,成辦解脫的唯一條件就是灌頂;有些導師說放生是成辦解脫唯一的條件;還有些導師可能說,唯有聞思才能成辦解脫……如果你有十個導師,可能十個導師會告訴你十種不同的方便。很多人都會因此而心生煩惱,不知該如何是好。
比如你目前主要行持的善法是放生,當你到倡導以聞思爲主的導師面前彙報時,導師不會直接指責你放生沒有功德,但還是會告訴你不符合導師的教言,應該多去聞思。如果你目前主要以聞思爲主,當你到要求念佛爲主的導師面前時,你還是不合格。所以很多人內心就很疑惑,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當然,我們把所有善法都做一遍是不可能的。這時候我們要知道,在依止導師並對佛法有所了解以後,要懂得如何在一法中圓融一切法,這時候形式既重要,又不是最重要的。若不懂得這些道理,很多人都會在一個地方不斷打圈,並且每天都會煩惱于“修這個傳承的法是否違背另一個傳承?”“修這位導師的法是否違背另一位導師的教言?”等,這是非常不值得的。
正如我們之前所言,由于衆生根機不同,調伏內心成辦解脫之法也形成不同的方便。因此小乘、大乘和密乘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這一點沒有絲毫不同,但是針對不同根機,叁者又有差異,修行者要懂得這個道理。這樣一來,相信你就不會再有那麼多的疑惑和煩惱,也再不會去誹謗其他傳承。
正因爲衆生根機千差萬別,所以佛教才會分爲叁乘教法,甚至廣開八萬四千方便法門,目的都是爲了接引衆生。因爲一切有情衆生都是有緣者,若僅僅以一種標准要求一切衆生,可能有些衆生能被攝受,另一些衆生就無法與解脫結緣。爲令一切有情衆生皆能趨入解脫正道,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在調順一切衆生心相續的時候,根據不同的根機設立不同的方便道,這正是佛教最善巧也是最殊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