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看到,還是他兒子女兒看到,都不會喜歡他的。親戚朋友也不會喜歡他的,認識不認識的人看到都不會喜歡他的,對不對?就像他那張沒有表情的臉一樣,他是幸福的人嗎?他不是幸福的人。我們講幸福人生,反過來認識一下,爲什麼一個人不幸福呢?他的語言行爲思想不是美好的,他就不可能有幸福。所以要想有幸福人生,就必須戒惡修善。特別今天這麼好的日子,八月初十,我們一個出家人帶著十幾個弟子,然後有那麼多遊人,這麼一個我們濟南全城最靈魂的、最地標性的地方,最神聖最聖潔的地方,竟然有人把痰吐到泉水裏。你就是在馬路上吐痰,看到都沒有人喜歡的,是不是?
我們佛弟子,佛對我們有規定,不能在溪水、河流裏吐痰,不能在草啊樹木啊、樹葉上吐痰,大小便都不可以。如果洗手,不要把手直接伸到溪水裏,應該從溪水裏舀出一點水到邊上來洗。這些行爲都有行爲准則的。
我在美國紐約,我們坐著車在十字路口的時候。我這種記憶,也是不好的記憶,我在這邊講是爲了要說明一個道理:我們要想幸福,幸福從哪兒來?是不是?那次在美國也是,一個人開車開到十字路口,車還在開著呢,頭就伸到車窗外面,“噗”一口痰吐在十字路口。我一看就知道這是中國人,他跑到美國開發去了,即便他生活得再好,住著洋房,開著洋車,他行爲不好的話,被人所討厭,他是不可能有幸福的。
爲什麼要學佛呢?佛是覺悟啊,每個人都需要覺悟,你不覺悟,不知道自己是錯的。每天我們都會照照鏡子,有時候衣服穿好了,都要鏡子照一照,看衣服穿得整齊不整齊。古人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我們以古爲鏡可以正今天,以佛爲鏡可以正我們的身心。《叁字經》裏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本來人性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這個習,是由于後天教育的不同而不同的。一個人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裏,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所以才有孟母叁遷的曆史佳話。
本來孟母是住在山腳下的。別人家裏死了人,擡著棺材到山裏去埋,老是從他家門口過。吹喇叭動靜特別響,花花綠綠的,小孩子很容易被感染。結果沒看幾次,小孩子就跟著學那個樣。孟母一看這怎麼行?搬家,住到濟南市區去了。不料邊上集市裏,這邊殺豬那邊殺雞。小孩子住了沒幾天,就學著要殺豬殺雞。孟母一看這地方也不能住,再搬,就搬到我們這裏來了。我聽說這附近學校多,孟母就搬到學校邊上來了。學校裏有老先生教課的聲音,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沒幾天,孟子就跟著要找書,要看書了。這時,孟母才放下心來。孟母叁遷就是講,後天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我經常也會觀察,我這叫十字街頭好參禅,我也到十字街頭,既看外面,也看裏面。那天去看趵突泉,見皇帝題的字,康熙皇帝叁次來我們趵突泉,乾隆皇帝兩次來過趵突泉,留下很多名勝古迹。在趵突泉邊上有兩個大字:觀瀾。然後有一位叫蔣維崧的大居士又加了兩個字:知源,知道的知,源頭的源。趵突泉正山門的那個牌坊上:趵突泉叁個字,後面就是四個字:觀瀾知源。
這個觀瀾知源有兩層意思,用我們佛法的觀點就是緣起性空。“觀瀾”是緣起,瀾是波瀾的意思,它有生滅有起伏,就像我們人有生老病死,社會有聚聚散散,大自然有成住異滅,這個六道輪回就像波瀾一樣。那怎麼了生脫死呢?“知源”就是性空,我們說如來如來,無所從來、無所從去,這個如如不動就是我們修行的源頭,佛性的源頭,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作爲我們佛教徒,修行方面要了生脫死,就是看一切相要回光返照,見相不生心,見相不住相。不生心,就是不隨著意識起分別,不攀緣著相。那十字街頭人來人往,你卻能安住在如如不動之中,這就是觀瀾知源。
一切顯現皆有因緣,做人有做人的因緣,做狗有做狗的因緣,地獄有地獄的因緣,升天堂有升天堂的因緣。我們作爲佛弟子,一要安住在佛性的空性的智慧中,第二還要尊重世俗谛的緣起。我們平時所講的萬法皆空,什麼叫萬法皆空?在萬法面前回光返照,不住于萬法,那就叫萬法皆空。不是法空,而是你住于空性的智慧,萬法皆空。什麼叫因果不空?就是諸法的緣起緣滅它是不空的,我們要尊重因果律,在世俗谛的緣起上要戒惡修善。
我看著那個趵突泉,除了欣賞之外,似乎趵突泉也在給我講法哦,今天我把在趵突泉領悟到的趵突泉法供養給大家。我也不知道我在那能坐多久,本來跟他們說去半個小時回來吃早飯的,結果一去就不知道時間了,大概一個半小時了,就在那個叁眼泉那裏。我就看著它跳舞,我看那叁眼泉真有意思,叁眼泉之間距離也相等,就這樣波浪來波浪去,波浪來波浪去。
我跟大家說:“你看,除了叁維空間裏它左搖右晃這樣搖。從四維空間看,它就像一個打印機,在我們心靈的白紙上在寫字,寫出一個線條來。寫出什麼字?寫出一個古代的水字。”水就是叁道線扭來扭去的,對不對?那趵突泉就在寫古代的那個水字,然後無止無境的,一直就在那寫一個水字,水字,水字。如果有個打印紙一直打印,通天徹地。它除了會念阿彌陀佛,會念咒,裏面還有含義哦,說“夜來八萬四千偈,天明如何舉似人?”晚上說了八萬四千偈,白天怎麼說給衆生聽呢?這是今天我去看了趵突泉之後的感想。
我就覺得,這個人學佛要開智慧,覺悟出我們人人本有的佛性,這個佛性先天地而生哪,這個叫無生。沒有人能生你的佛性,雖然你是爸爸媽媽生的,但是,你的佛性不從父母所生。所以參禅的時候也問: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是如何呢?我們的佛性就是這樣的,先天地而生,恒古而不滅啊。在(衆)生不減,在佛不增。
多奧妙的生命,雞鴨豬狗都有。人爲什麼尊貴?人能思考這個問題。那雞鴨豬狗,你看它一臉茫然,雖然也跟人一樣要吃要睡,人的生活行爲它都有。但是我們人超過它的就是人會思考。不是說我們人是地球食物鏈的最高端,吃遍一切,這是我們人最高級的。不是,人保護一切才是最高級的,人吃遍一切那是獸性,那只是我們的貪欲。
能領悟出衆生共有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佛性,才是我們人最高級的地方。我們能講這麼神聖的語言,我們能交流能思考,我們念佛、參禅、打坐,去思悟這個,這是我們人最神聖的。所以,學佛就是去領悟我們的佛性,領悟到之後就知道,爲什麼古人領悟了佛性,就會通達人性。爲什麼人要戒惡修善,要做衆生歡喜的事。你要想真正擁有一個不倒翁一樣的幸福人生,那真要好好學佛的。
請問:我們這個社會,學佛的多?還是不學佛的多?不學佛的多。你看馬路上人來人往的,很多都是不學佛的。他們抽煙,打牌,喝酒,都是面無表情很麻木的。
昨天我們從高速公路下來,到了服務區,從大巴上下來一群抽煙的,一個個都是面無表情,貪婪地深深地吸著煙,一口又一口的吞雲吐霧。每年全世界死于煙草的是六百萬,2006年中國發布的統計數字,中國死于煙草的有叁百萬,今年的超過120萬。你到大街上看,那些抽煙的麻木得不得了,自己置自己于死地。抽煙啊、吸毒啊、喝酒啊,損害自己,損害他人。
佛教徒的話就不會,他有智慧了,知道趨吉避凶,知道好歹,知道善惡。《叁字經》古人講“人不學,不知禮”啊,世間人不學佛不覺悟,損己損人。所以我們推廣佛法是這麼重要。佛教救苦救難,這世界上的衆生真的,苦難還是很深的,就是不覺悟,沒有自我行爲的准則和束縛。
不要說一般人不學佛了,高速公路一路上的廣告牌,超過一半是酒的廣告,那代言的都是名人,有主持人、歌星、電影明星這些。他活得又有錢又有名的,對不對?他就不知道做酒的廣告,那個危害有多大?學佛的都知道,做酒廣告的死了會到哪兒去?去地獄。你看可惜不可惜?這些人他老大不小了,混到今天這個地步也是不容易的,竟然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知道。
我一個一個看,這個名人那個名人,可以知道這些人都沒有學佛,長這麼大,雖然名氣很大,知名度很高,沒學佛還是等于個空。這人生還是要以失敗而收場,一個悲慘的結局。我看著這些廣告牌和那些名人,結果看到一個趙忠祥,抱著手也站在廣告牌上。他笑眯眯地抱著手在上面,邊上大字寫著“成人牌紙尿褲”。哎呀我估計,我想著大概這個合同沒跟趙忠祥簽過,要找他本人肯定不願意,他經紀人肯定也不願意。那麼優雅的身段,結果成人牌紙尿褲。我又想,就是做這個,也比做酒廣告好,是不是?
大家知道那個陳曉旭,沒學佛之前就做過酒廣告,後來得癌症。然後學佛,拿出自己的家産五千萬,給某個人來贖罪,甚至後來還出家了,最後怎麼樣?還是死了。自己喝酒那受害的是自己,修法忏悔還忏悔得掉,做過酒廣告的,影響了那麼多人,那還了得?所以不學佛的,連基本道理都不懂,太可惜了。
幸福是什麼?幸福不僅不是一個口號,幸福是自己的行爲製造出來的。幸福就像一個産品,每個人都可以爲自己創造幸福的人生。我們覺悟了,有佛性有人性了,會戒惡修善了,你的身口意就是清淨的蓮花,自然我們就是幸福的人生,我們人生的道路就會越走越開闊。
昨天有記者來采訪聊天,他問:“你來到山東,感覺我們山東佛教怎麼樣?”我說:“要有對比才會比較清楚,我們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對不對?那我們就比較一下。從數字上看,整個山東的寺廟跟我們浙江省比起來。”他說:“是不是跟你們甯波好比一比啊?”我說:“跟甯波比不了,跟我所在的一個鄞州區都比不了。我們一個鄞州區寺廟的數量就超過山東省的了。”我們一個區就九十多家寺廟,整個山東省大概都沒有這麼多寺廟,甯波市有將近1000家寺廟。
昨天有好幾位記者來了,他們自己說:我們山東…
《觀瀾知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