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的本質▪P4

  ..續本文上一頁

  合理與反常

  禅的方法或禅師講的話,往往是反常的,一個禅師所講的話,一般人聽了,會以爲他瘋瘋癫癫、胡說八道,不是用常情常理可以衡量的,你說東他一定說西,你說好天他說下雨,你說長他說短,你說成佛他說著魔,總是和你持相反的態度,譬如禅宗語錄有句話:“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人從橋上走過的時候,看見橋在流動,水沒有流,這是怎麼回事?還有:“東山下雨西山濕。”這句話也沒有辦法理解,這些都是違反一般常識境界的話,害得那些文字阿師,嘔盡心血,挖空心思,想加以理解,其實只是在揣摩這些禅話“大概”是這個意思?或那個意思?這些話根本沒有代表什麼特殊意思,只不過是修行的人,到了某個階段,通體脫落了,或禅師爲了點破弟子的最後懸疑而說的,這些話違背常識境界,平常人以爲它是反常。

  禅師爲了教導弟子,或弟子用功快要成熟的時候,禅師爲了幫助弟子,往往出之于反常的行爲,或講反常的話。

  在今天這個講民主自由的時候,沒有人贊成打罵教育,可是在我主持禅七的時候,我不但打罵棒喝,而且打得很成功,也罵得很成功,但不能到外邊來罵人,我若到你們大專佛學講座來罵人,你們就不會聽講,而且會說:“聖嚴法師,專門罵人,可能禅經有問題。”但是對那些正在修持的人,爲了要破他的執,我非罵他們不可,而且罵得毫無道理,罵得他心念沒辦法轉過來,這是逼他,他正在想道理、轉念頭的時候,你狠狠罵他,一板子打過去,他的心念轉不過來了,如果他還有頭腦裏轉念頭,這是妄念、妄想。所以“動念即乖,開口即錯”,念頭一轉不錯了,嘴巴一講就錯了,打你,罵你,就是要你念頭不要轉,要你落實用功夫,禅師用這種反常的手段來誘發弟子進入修持的領域,提升修持的境界,所以不能用平常人的眼光來判斷他是個瘋子。

  正在參禅的人,他的身心狀態,乍看之下也是有瘋瘋癫癫的表徵;大哭、大鬧、大笑,或橫七豎八的倒下來,站起來,這些像瘋人院的現象,都是反常,所以禅師訓練弟子,也用反常的方法,不是一般人能理解和接受,可是他能得到正面的效果,因此,有些美國人到日本去學禅,認爲日本的禅師有虐待狂,喜歡打人、罵人、整人,整得人愈苦他愈高興。禅師的確是專門整人,但他不是有虐待狂,他是用反常的方法來對治你。在座有幾位同學剛參加過我主持的禅七,他們都承認我整得他們很好,因爲整得好,雖然被整的時候很苦,整過後,身心都有改變,有進步、非常好。

  禅不講理論,禅師在訓練你的時候,也是不和你講道理的,他說“生薑長在樹上,皂莢長在地下”,你們不相信也得相信,這就是要你不去轉念頭想道理,事實上生薑、皂莢也只是個假名,你何必認真?你如果不服氣,還要在心裏推敲,想一想對不對?你的心念一動,你自己的工夫就用不上力,所以禅師用反常的行爲,講反常的話,叫你死了這條心,爲了把你那個轉念頭的妄心踏殺掉,他必須采取反常的手段來對治你這種反常的心。

  一般人自以爲正常的心,所謂平常心,事實上都是反常的,都有問題,誰敢承認自己完全精神穩定,沒有問題?自認爲沒有問題的人,本身就有問題,因爲他不敢面對問題,還要百般護短,就像喝醉酒的人老是說:“我沒有醉”。如果反省自己,知道有問題,情緒有時不穩定,神經有時過敏和緊張,這個人是正常的。

  我們用不正常的的手段來對治不正常的人,負負得正,以毒攻毒;用不合理來對治你滿腦子的妄想,不正常的正是正常,不合理正是合理,因爲你用常識境界來判斷它反常,不合理,而禅師從手段、方法和所得的正面效果來說,是非常合理的。

  

  文字與不立文字

  語言文字是傳達思想情感的工具,人類對事物的描述說明、人際之間的交誼溝通,及人類曆史文化的累積保存,都必須有語文來傳遞和記錄。文字的性質是一種抽象符號的組合,語言則是這種抽象符號的音聲化,兩者本身一體。

  了解了語文的功用和性質,現在從禅的立場來看“文字與不立文字”的問題。我一開始就強調禅定是不能講的,這是爲什麼?禅的本身是智慧,智慧無法透過任何抽象性的符號來表達,文字所說明的只是字典上的意義和概念上的名相,不是智慧本身,從這個觀點上我們說“不立文字”,就是希望你不要去執著文字所構成的理念或名相,直接去修行體證。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講經叁百余會(這是一般的說法,在些不做學術性的考證),結集成叁藏十二部經典,這些是不是已經達到傳佛心法的目的?沒有!語言或經典上的文字記載,只是指點你通向修行的路徑、方法、過程和目的,這只是指示月亮在什麼地方的指頭,根據指頭所示的方向,你去尋找月亮,指頭不等于月亮本身,因此,佛心必須心心相傳,所謂“直指人心”,不能依語言文字來傳,叫做“教外別傳,不立文字”。

  世界上文字起源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國,至今也不過五、六千年的曆史,人類運用語言文字做工具來傳達思想、感情、說明事物、見聞,記錄經驗、曆史,文字的性質包含了抽象性的一切理念、概念、名相,不一定狹義的限于寫或印在紙面上的符號。這些符號不能直接傳達佛心,佛心必須從修行中去如實體證。可是在世谛流布的層面,爲了傳播佛法,把修行的方法和目的告訴人,必須假借語言文字來傳達,因此,禅宗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矛盾,它既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而曆來禅宗的語錄、公案比任何一個宗派的教理記載還要豐富,如《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指月錄》、《續指月錄》等,近代有八繼續編《續燈錄》,你從《卍續藏》裏可以看到禅宗語錄之卷帙浩繁,比起華嚴或其他講教理的宗派要多,這並不奇怪,只要你了解“不立文字”的含意,並不是要你像個啞巴或文盲,不說不寫,而是要你先認識文字的限製,不去執著文字相,語文只是一種權巧的工具,我們能夠借語文來說明修行的方法和目的,但透過語文所陳述的方法和道理都落第二義,第一義必須直觀現證。

  

  禅的副産品——藝術

  昨天早晨,在我們第二次禅七結束的心得報告會上,有位教授說:“如果我們參加禅七的人當中,有人文學素養很好,他只要把禅七期間的心境體驗,和對自然環境的完美感受描寫出來,必定是篇動人心弦的文學傑作,這篇作品能夠傳達禅的一部分精神……”,他講的是事實,所謂詩情畫意,往往與禅有連帶關系,中國的詩詞繪畫中,有許多禅詩、禅畫、而意境最高的詩畫往往具有空靈脫俗之美,這就有禅的成分,創造這些作品的藝術家是不是已經進入禅的門了?大有問題,但即使是沾一下禅的邊緣,他已經受用不盡了,作品意境已經美不勝收了。

  普通人眼中的一朵花不過是朵平常的花,經過藝術家的心靈感受再呈現在畫布上,就另有一番美的意境,當你進入禅的修行階段,心境有了變化,你再仔細觀察四周環境:一花一葉、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顯得生機無窮。那麼完美、舒暢、這麼豐富,爲什麼我以前沒有發現?如今看起來特別親切。”這就是在修禅的過程中,可能達到的藝術境界。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個男孩,你心目中有個夢寐難求的對象,你一直沒有把握得到她的青睐,當你鼓足勇氣跪在她面前哀求:“嫁給我吧……”意料之外,她答應了,你一高興,狂奔到馬路上,你會看見每個人都在對你笑,鳥兒也在枝頭上叫:“恭喜!恭喜!”微風吹動花草,花草樹木都向你點頭祝賀,一切事物隨著我心境的歡樂變得喜氣洋洋。

  假如你做錯事,碰了一鼻子灰,又挨了一頓臭罵,這時候你拖著沈重的腳步走出來,看見每個人好像都在生氣,都在嘲弄你、侮辱你,連路旁的小貓都想欺侮你、咬你幾口、吠你幾聲,你覺得樣樣事都倒黴,一切事物隨著你心境的煩悶而變得死氣沈沈。

  這種由于心境激動所産生的變化,是臨時性的,正在修禅的人,心境也很容易産生變化,一開始你要他把心收斂起來,再要他把心放開,一收一放,收了再放,放了再收,然後你要他把心定下來,這時候請他詳細觀照外面的自然世界,許多過去所忽略的事物都展現在眼前,心靈也體驗到過去所沒有的一種完美和諧的感受,雖然他還沒有進入禅的門,已經覺得生命無比完美,靈感源源不絕。有些人到了這個地步就不再前進,他便成爲藝術家或風雅之士,如果他傾向文學創作,會有很美的文筆,如果他傾向美術造形,會有出神入化的畫風,這是一種冥想(Meditation)的效果,當你透過修禅達到冥想的階段,可以在藝術創作上開出奇葩,這雖然不是禅的目的,卻能夠影響社會風氣的和諧,增加文藝領域的創作,這是禅的副産品。

  今天我依序介紹了九個小題目,有沒有把禅的本質介紹出來?沒有!告訴諸位,禅不能解釋,還能講什麼本質?有本質就不是禅了。

  

《禅的本質》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鍛煉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