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敬香倡導環保 樹立正信提升素質
普正法師
敬香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傳統,據有關史料記載,從周朝就以香敬天祭神,開展祭祀活動,之後在宗教領域和祭祖敬神時更是普遍用香,香自然也就成爲我們生活中重要一部分,不僅成爲祭祀祭祖,拜佛敬神的必需品,也成爲養生靜心的常用品,而敬香傳統也作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促成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形成“香道”文化,形成了人類社會中最具精神修養價值的文化特色。
敬香表達虔誠和恭敬,代表清淨和莊嚴,是神聖和聖潔的象征。在佛教徒信仰生活中,恭敬供養諸佛菩薩,是最爲重要的修行方式,供養通常以“五供養”爲核心,五供養即:
(1)塗香︰表示清香淨潔,以香潔之物清淨身心,消除汙垢,用香潔之身,發菩提心,供養叁寶。
(2)華鬘︰代表莊嚴,是以華幔嚴飾佛身,萬行莊嚴,供養叁寶。
(3)焚香︰代表虔誠,用心香或世間珍奇之香供養叁寶,此香由智慧之火炬所焚,解脫風所吹,普熏一切法界。
(4)飯食︰是以天廚妙供,甘露美味,供養叁寶,表示修行功德的圓滿。
(5)燃燈︰以香油燃燈供養叁寶,代表佛陀的光明智慧。表示用如來智慧之光明,破除世間之黑暗。其寓意是以淨心爲塗香,萬行爲妙華,功德爲燒香,果德爲飯食,智慧爲燈明。
在五供養中,無一離香,皆與香味或香氣有關,但都沒有提倡多燒香,燒高香。
爲此,供養諸佛菩薩的最好方式是以敬爲主,敬香的最高境界和功德是“以一瓣心香供佛”,“心香”是虔誠和恭敬的結晶,是清淨和莊嚴的寫照。佛教徒在敬香供佛時,當以一枝香最爲如法,最多不宜超過叁枝香,以此表達虔誠和敬意。
佛教敬香的功德和敬香的傳統始終是以最爲環保,最爲清淨的方式發展。但是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受拜金主義、奢靡之風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佛教敬香傳統已完全變味。個別宗教場所以多燒香,燒高香爲誘餌,從事欺詐行騙,斂財圖利的違法活動,這種危害人類健康,破壞社會環境的行徑,已成爲一種社會“公害”現象,引起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爲更好地解決這種與正信佛教信仰極不融合的現象,建議從以下叁個方面予以重視:
一、呼籲文明敬香,排除攀比燒香劣習
我們佛教四衆弟子到寺院燒香敬佛,是一種非常自然和諧,莊嚴神聖的信仰生活,而多燒香,燒高香是與真正意義上的燃香敬佛背道而馳的。因此,我們有責任呼籲這種有亵渎和汙濁清淨聖地的燒香者,回歸理性,遵循佛教的優良傳統,真正敬香供佛,勿再延續多燒香,燒高香的劣習,真正用心香供佛諸菩薩。
二、引導文明敬香,建設生態環保寺院
很多善男信女,對佛菩薩或神靈的信仰和祈求是虔誠的,但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誠心,因爲信仰的無知和茫然,加之奸商和不法分子的誘騙,以爲多燒香,燒高香才能達到自己的所求,豈不知這種方式,是無功有過,影響信仰環境,損害信仰者的形象。因此,建議在宗教場所開辟專欄,張貼敬香規則,說明如何敬香才有功德,並且在寺院定期舉行活動的時請專人專題講述文明敬香,引導信教群衆爲建設生態環保寺院,提升信仰素質發揮積極作用。
叁、嚴厲譴責侵害佛教權益,損害佛教形象的相關者
目前,主張多燒香,燒高香的重災公害區,主要集中在以宗教搭臺,經濟唱戲,侵害佛教權益的一些非法場所,這些場所根本就沒有宗教教職人員,一些假僧假道和不法商販及利益相關者勾結起來,對缺乏宗教常識和初入信仰生活的人,或者是遇到急事難事求助神佛者,利用這些人對神佛的虔誠和敬奉以及急功近利的思想,誘騙其多燒香,燒高香,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我們要對這些泯滅良知者進行強烈譴責。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黨和政府的有關主管部門,要認真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切實貫徹宗教事務條例,禁止非宗教場所設功德箱,禁止非宗教活動場所燒香,讓宗教活動場所由真正的宗教教職人員管理,避免景區管廟,企業建廟,假僧假道守廟,那麼,這種由利益鏈形成的不良現象自然就會減少,最後達到根除。
(普正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國際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