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叁句
大恩
無相禅師(681年——762年,一作680—756年)是唐代皇帝賜建大慈寺的設計者,尊爲大慈寺的祖師。無相禅師本是朝鮮新羅國王子,公元728年遠涉西蜀,求教于處寂(648--734年,一作665--732年)門下,人稱金和尚,常傳叁句禅語“無憶、無念、莫忘”,稱無相叁句禅。
五祖弘忍(601年——671年)法下,禅門廣開,大師輩出,盡管南北分立,五家各別,七宗不同,而皆可視爲分頭弘化。自弘忍開東山禅法接引學人,不擇根機,法門大啓。弘忍最器重的共有十大弟子,分別是神秀、智洗、劉主博、惠藏、玄約、老安、法如、惠能、智德和義方。在十人中影響最大的是神秀與慧能,分別代表北宗和南宗。我們四川資中的智诜法師既不屬于南宗,也不屬于北宗,但佛法也在他那裏。這裏還有一個故事。武則天聽聞弘忍弟子的聲名,延請入宮問法。一日,武則天召見各位,問道:“你們是了悟佛法的高僧,還有欲望嗎
”在座各有妙語,唯有智诜法師得到武則天賞識。他的回答是: “人生則有欲,不生則無欲。”平實自然,最真實,也最契至道平常的佛理。最後,武則天將代表禅門正宗的木棉袈裟賜給智诜法師。無相禅師從韓國輾轉到了四川,就拜智诜法師門下,苦修參悟,成就後,以“無憶、無念、莫忘”叁句禅語示人,度化無數。弟子中著名的有建立保唐禅的無住大師了。
唐代的宗密是華嚴宗的五祖,也是禅宗菏澤宗的大成就者,他著有《圓覺經大疏釋義鈔》,轉述無相大師對“叁句語”的解說:“意令勿追憶已過之境;勿預念慮未來榮枯等事;常與此智相應,不昏不錯,名莫忘也。或不憶外境,不念內心,修然無寄。戒定慧者,次配叁句也。”說明無相叁句語與戒定慧叁學相應。“無憶、無念、莫忘”叁句總而一句就是不起念頭。念頭不起,種種煩惱也就不會出現,正所謂“一念不起,萬緣空寂”。所謂“念不起是戒門,念不起是定門,念不起是慧門。”《持世經》卷四說:“有所念處,皆是邪念,何以故
一切念是邪念,若于處所念生,皆是邪念,無憶無念是名正念。何以故
一切念從虛妄因緣起,是故有生念處,皆爲邪念。若于處所無生無滅,是名正念。”
這叁句語有佛教經論的出處。
無相禅師曾說:“我此叁句語是達摩祖師奉傳教法。”的確,通過對無相禅師之前的經論檢索,這叁句語都是有根據的。無論是無相的“忘”叁句,還是無住改成的“妄”叁句,在字面上,自然分成“無”字語“無憶、無念”和“莫”字句“莫忘”兩部分。 “莫”字語更多的是禅師對弟子的告誡,是對前兩句的強調。“無”字語,即在無相禅師之前翻譯的佛教經論中是有出處的,在《佛說文殊屍利行經》卷一、《佛藏經》卷一、《持世經》卷四、《大智度論》卷六十五、《十住毗婆沙論》卷七等等都有“無憶、無念”的語句,如《大智度論》卷六載:“一切法畢竟空故,無憶、無念相,無憶、無念相故,名無念波羅蜜。”
摘自《大慈》2013年第2期